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角倍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Bell)(... 收藏
角倍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Bell)(Hemiptera:Pemphigidae)各蚜型触角感器的比较分析

角倍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Bell)(Hemiptera:Pemphigidae)各蚜型触角感器的比较分析

作     者:邵淑霞 杨子祥 陈航 王超 吴海霞 姜波 陈晓鸣 SHAO Shu-Xia;YANG Zi-Xiang;CHEN Hang;WANG Chao;WU Hai-Xia;JIANG Bo;CHEN Xiao-Ming

作者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昆明650000 西南林业大学昆明650000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昆明勘察设计院昆明650000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8YFD06004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72305,U1402263) 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2001AT070016)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CAFYBB2020SY030) 

出 版 物:《环境昆虫学报》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tomology)

年 卷 期:2020年第42卷第6期

页      码:1510-1517页

摘      要: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角倍蚜各蚜型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类型、分布和数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角倍蚜的触角上着生4种类型的感器:毛形感器、原生感觉圈、感觉突及次生感觉圈,它们在各蚜型触角上的分布和数量各不相同。其中,毛形感器有TypeⅠ和TypeⅡ两种类型,各蚜型触角上均有分布;原生感觉圈主要分布于干母、无翅干雌、第3代有翅干雌若蚜以及性蚜的触角上,有两种类型:PrⅠ和PrⅡ,分别位于触角的末节和倒数第2节,其中,第3代有翅干雌若蚜的触角上仅存在PrⅠ,无PrⅡ;感觉突仅出现于第3代有翅干雌若蚜触角的第3~5节;次生感觉圈仅存在于有翅型春迁蚜和秋迁蚜触角的第3~5节,其面积约占触角鞭节面积的2/3。因此,推测各蚜型触角感器的差异可能与蚜虫的生境(瘿内或瘿外)、行为(如取食、交配)以及翅的有无(如寄主选择、迁飞等)有关。

主 题 词:触角感器 超微结构 行为 形态 角倍蚜 

学科分类:07[理学] 09[农学] 0904[农学-动物医学类] 090402[090402] 0713[0713] 

D O I:10.3969/j.issn.1674-0858.2020.06.28

馆 藏 号:203101583...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