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两宋理学“巧贼拙德”的涵蕴、诗歌表达及后世接受 收藏
两宋理学“巧贼拙德”的涵蕴、诗歌表达及后世接受

两宋理学“巧贼拙德”的涵蕴、诗歌表达及后世接受

作     者:王培友 Wang Peiyou

作者机构:北京语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北京100083 

基  金:教育部重大招标课题“中国诗词语言艺术原理及其历史生成机制研究”(18JZD021) 

出 版 物:《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Tsinghua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21年第36卷第1期

页      码:100-110,204页

摘      要:在承继先民使用惯例的基础上,两宋理学家在使用"巧贼拙德"及其相关、相近话语时,对其内涵进行了转换。周敦颐《拙赋》从体、用、文三个层面,对"巧""拙"这一对范畴进行了界定。北宋理学"五子"门人及其后学,继承了其理学前辈的"巧贼拙德"思想,而从本体论、价值论、目的论、工夫论等方面,对"巧贼拙德"话语进行了深入开拓。胡寅、张栻等湖湘学者在性理层面上论证了"巧贼拙德"的合理性,提升了其在理学体系中的价值与地位。朱熹、吕祖谦、陆九渊及其后学,在理学工夫论、价值论及诗文批评标准等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巧贼拙德"的义蕴及功用性。两宋理学家对于"巧贼拙德"的多方探讨,对彼时理学家及受其影响的文人的诗歌书写等产生了影响,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后世理学、诗学、书法、绘画等多个文化部类的历史发展进程。

主 题 词:宋代 理学家 巧贼拙德 诗歌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01[哲学] 0101[哲学-哲学类] 010102[010102] 05[文学] 

核心收录:

D O I:10.13613/j.cnki.qhdz.003008

馆 藏 号:203101630...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