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考虑弹塑性耦合效应的应变软化模型 收藏
考虑弹塑性耦合效应的应变软化模型

考虑弹塑性耦合效应的应变软化模型

作     者:王延宁 张强 李子仪 蒋斌松 WANG Yanning;ZHANG Qiang;LI Ziyi;JIANG Binsong

作者机构:汕头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广东汕头515063 汕头大学广东省结构安全与监测工程技术中心广东汕头515063 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008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878657) 汕头大学科研启动资助项目(NTF19010)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资助项目(SKLGDUEK2005) 

出 版 物:《煤炭学报》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年 卷 期:2020年第45卷第12期

页      码:4037-4051页

摘      要:深部岩体峰后呈现应变软化特征、弹塑性耦合特征和塑性变形破坏等非线性特征。充分探明开挖工作面的岩体力学特征有助于预测围岩变形或破坏区域的形状,为后期的合理支护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然而,当前广泛使用的一维模型(例如Mohr-Coulomb和应变软化模型)无法很好的反映深部地下工程在高围压下的岩石变形特征。对此,通过三轴循环加卸载试验,获得各级围压下不同塑性累积阶段的岩石力学参数,进而研究塑性变形与围压二者综合影响下的围岩受力变形特征。通过构建应力-塑性剪切应变二维函数针对性描述其上述特征,建立了考虑围压影响的黏聚力、内摩擦角、弹性模量和剪胀角随塑性变形变化的数学模型。研究表明: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可用指数函数及线函数分别描述其塑性变形和围压的相互关系,由此构建的二维函数,拟合精度可达95%;弹性模量随着围压增大而增大,可用负指数函数来描述,随着塑性变形而衰减,可用线函数来描述;剪胀角随着围压线性衰减,随着塑性变形先增大后减小,可用差值型指数函数描述;通过FLAC3D的二次开发,将该应变软化模型用于模拟岩石三轴压缩试验,证实模型设置准确合理。针对深部圆形硐室开挖,所提出的本构模型与应变软化模型和摩尔库仑模型相比,随着塑性区扩展,对围岩应力分布影响主要体现在切向应力峰值进一步向深部围岩转移,且径向应力随之降低;对位移场分布而言,随着塑性区扩展,所提本构模型得到的位移解逐步增长,符合岩体破裂后位移随损伤范围而增大的特点。

主 题 词:弹塑性 耦合效应 本构模型 深部岩体 塑性剪切应变 

学科分类:081901[081901] 0819[工学-海洋工程类] 08[工学] 

核心收录:

D O I:10.13225/j.cnki.jccs.2019.1542

馆 藏 号:203101728...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