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湖北省早稻秋种产量形成特性及其相关因素 收藏
湖北省早稻秋种产量形成特性及其相关因素

湖北省早稻秋种产量形成特性及其相关因素

作     者:吴建平 程建平 赵锋 蔡海亚 汪本福 吴德军 李亮 游爱兵 

作者机构:粮食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64 农业部华中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武汉430064 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023 湖北省农业机械工程研究设计院武汉430068 

基  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资助项目(2011BAD16B02 2012BAD04B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1501) 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01-04A) 

出 版 物:《湖北农业科学》 (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12年第51卷第23期

页      码:5279-5282页

摘      要:为了明确早稻适合湖北省秋种(翻秋)的品种特性,选择12个早稻品种,并以2个晚稻品种作为对照,考察早稻秋种齐穗期、产量构成及其与早稻自身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7月8日以前播种应选用两优287和金优402;7月8~18日播种应选用金早47或两优287;7月23日及以后不宜再进行早稻翻秋种植。荣优9号、湘早籼24以及晚稻五丰优T025在预设的播期产量均较低,不宜作为湖北省抗灾补救品种。早稻正常生育期与秋种产量呈负相关。播期越早应选择穗粒数较多、分蘖能力较强的品种,反之选择穗粒数较少的品种。早稻秋种应优先选择生育期较短的品种,同时还应采取适当的栽培措施促进水稻后期灌浆。

主 题 词:早稻 秋种 产量形成 生育期 相关因素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1[农学-植物生产类] 

D O I:10.3969/j.issn.0439-8114.2012.23.010

馆 藏 号:203101763...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