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广西文蛤(Meretrix)的fAFLP及ITS分析 收藏
广西文蛤(Meretrix)的fAFLP及ITS分析

广西文蛤(Meretrix)的fAFLP及ITS分析

作     者:林志华 黄晓婷 董迎辉 包振民 胡景杰 LIN Zhi-Hua;HUANG Xiao-Ting;DONG Ying-Hui;BAO Zhen-Min;HU Jing-Jie

作者机构:浙江万里学院宁波315100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温州325005 中国海洋大学青岛266003 

基  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2006AA10A410号 浙江省科技厅重大科技攻关计划资助项目,2006C12013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资助项目,2007DKA30470-015号 

出 版 物:《海洋与湖沼》 (Oceanologia Et Limnologia Sinica)

年 卷 期:2009年第40卷第1期

页      码:33-41页

摘      要:利用fAFLP标记技术和PCR-RFLP技术,对采集于广西的形态和壳色变异很大的2个文蛤群体(G、W)以及山东文蛤(S)群体进行了遗传结构和亲缘关系研究。fAFLP分析显示:在457个总扩增位点中存在53个W群体的特异性位点(其中9个为100%显性)、21个G群体的特异性位点、14个S群体的特异性位点,这些位点可作为群体鉴别的特征性标记;通过计算群体间相对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发现S和G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0424),在系统树上首先聚在一起,而W与S、G的相对遗传距离均很大(0.2308和0.2305),单独分出一支。对文蛤核糖体ITS的PCR-RFLP结果显示:W的三个不同壳色类群(WX、WC、WH)的酶切结果完全一致,而与G和S群体差别较大;G和S群体基本一致,但也稍有差别。进一步的ITS序列分析显示:W的ITS序列长度为1266—1269bp,而G和S分别为1614bp和1520bp;W群体内部序列比较保守,而与G和S群体之间在ITS1和ITS2开始和结尾处均存在多处插入/缺失;在依据序列构建的系统树上,WX、WC、WH三个类群聚在一起,S和G聚为另一支,两支相距甚远。本研究结果表明,fAFLP标记分析、PCR-RFLP分析和ITS序列分析结果一致,W群体和G、S群体的差异较大,已超出种内群体间的遗传变异,S和G尽管存在遗传分化,但仍应同属Meretrix meretrix一个物种。

主 题 词:文蛤 fAFLP,ITS PCR-RFLP,遗传结构 亲缘关系 

学科分类:090801[090801] 0908[0908] 09[农学] 

核心收录:

D O I:10.3321/j.issn:0029-814X.2009.01.006

馆 藏 号:203102036...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