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执拗的低音”:20世纪50年代银幕女性形象的异质性表述--以《青春之... 收藏
“执拗的低音”:20世纪50年代银幕女性形象的异质性表述--以《青春之歌》《柳堡的故事》为中心

“执拗的低音”:20世纪50年代银幕女性形象的异质性表述--以《青春之歌》《柳堡的故事》为中心

作     者:侯东晓 Hou Dongxiao

作者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 

出 版 物:《电影评介》 (Movie Review)

年 卷 期:2020年第18期

页      码:28-32页

摘      要:“异质性(heterogeneity)指种类之间的不可通约性,尤其指同一个别事物身上所具有的不同种类的属性之间的不可通约性。”[1]当异质性表征在同一个别事物身上,往往会产生中心-边缘的架构,产生某种权力场域,占据上峰者即占据主要话语通道。历史的“后见之明”告诉我们,要想全面地了解历史,除了关注“主流”,还需要关注被挤压的、边缘的异质性话语形塑,以一种多元的视角审视历史发展进程。电影《柳堡的故事》(王苹,1957)、《青春之歌》(陈怀皑、崔嵬,1959)中的女性角色与20世纪50年代银幕普遍呈现的社会主义女性形象相异质,它们强调对生存处境和话语权的主动争取,凸显“人”内在的情感价值,这与20世纪50年代银幕上的绝大多数女性截然不同。

主 题 词:《青春之歌》 不可通约性 权力场域 情感价值 后见之明 生存处境 异质性 

学科分类:1303[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类] 13[艺术学] 

D O I:10.16583/j.cnki.52-1014/j.2020.18.007

馆 藏 号:203102362...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