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不同射野方法在宫颈癌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比较 收藏
不同射野方法在宫颈癌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比较

不同射野方法在宫颈癌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比较

作     者:葛彬彬 储开岳 金建华 赵永亮 曹顾飞 刘于 杨晓梅 GE Bin-bin;CHU Kai-yue;JIN Jian-hua;ZHAO Yong-liang;CAO Gu-fei;LIU Yu;YANG Xiao-mei

作者机构:南通市肿瘤医院·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江苏南通226361 

基  金: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BE2017679) 南通市指导性计划项目(GJZ17043) 

出 版 物:《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Clinical Medicine)

年 卷 期:2021年第25卷第2期

页      码:179-183页

摘      要:目的分析比较3种不同射野方法在宫颈癌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情况。方法选择30例宫颈癌术后放射治疗患者,年龄37~68岁,中位年龄54岁。对所有病例进行3种不同射野方法计划设计,分别为5野调强放射治疗(5FIMRT)、7野调强放射治疗(7FIMRT)、单弧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处方剂量均设计为45 Gy/25 F。对比3组治疗计划的靶区剂量、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以及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等。结果靶区CI:VMAT优于7FIMRT(0.879±0.027 vs 0.859±0.032;t=5.759,P0.05)。VMAT相比于5FIMRT、7FIMRT治疗时间缩短一半以上[VMAT:(3.38±0.20)min;5FIMRT:(6.22±0.31)min;7FIMRT:(8.11±0.23)min。t=7.231、9.478,P<0.05],机器跳数也有减少(VMAT:574±75;5FIMRT:606±74;7FIMRT:666±88。t=2.783、3.424,P<0.05)。结论需要接受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IMRT与VMAT两种技术均可达到靶区剂量要求。在机器条件及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推荐使用VMAT;它在治疗时间、治疗精度和危及器官的保护等方面优于IMRT,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

主 题 词:宫颈癌 调强放射治疗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治疗剂量 治疗精度 治疗时间 剂量学 危及器官 

学科分类:0831[工学-公安技术类] 1002[医学-临床医学类] 1001[医学-基础医学] 08[工学] 1010[医学-医学技术类] 100214[100214] 100106[100106] 10[医学] 

D O I:10.13339/j.cnki.sglc.20210226.006

馆 藏 号:203102623...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