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遗留的历史”和“传承的历史”--从安康“新民歌剧”看传统文化创造性转... 收藏
“遗留的历史”和“传承的历史”--从安康“新民歌剧”看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遗留的历史”和“传承的历史”--从安康“新民歌剧”看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作     者:闫毅 白少伦 YAN Yi;BAI Shaolun

作者机构:西安财经大学图书馆学习支持部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基  金: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推进陕西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治理研究”(项目编号:2020N005) 安康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文公共发〔2017〕25号)制度设计课题研究成果 

出 版 物:《图书馆论坛》 (Library Tribune)

年 卷 期:2021年第41卷第4期

页      码:45-52页

摘      要:优秀传统表演艺术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审美需求和开展社会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丰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重要手段。起源于1950年代的安康“新民歌剧”是在汲取紫阳民歌、汉调二黄和西方歌剧元素而形成的地方剧种。经过经济社会转型期近30年沉寂之后,新民歌剧在国家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安康示范区创建的推动下,成为丰富乡村文化服务供给、开展乡村社会教育、凝聚乡村脱贫攻坚精神动力的积极力量。其从“遗留”到“传承”的艺术创新实践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借鉴,为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公共文化融合发展、用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供了有益启示。

主 题 词:安康 传统文化 新民歌剧 乡村教育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学科分类:05[文学] 0503[文学-新闻传播学类] 

核心收录:

馆 藏 号:203102699...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