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四十年代电影中女性的死亡观与形象构造 收藏
四十年代电影中女性的死亡观与形象构造

四十年代电影中女性的死亡观与形象构造

作     者:许宁 任子瑜 

作者机构: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辽宁抚顺113001 沈阳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基  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5G互联时代辽宁省域电视媒体创新升级的路径探索”(项目编号:L19AXW002)阶段性成果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早期中国电影中女性角色的当代社会价值”(项目编号:2017XJJ-061)阶段性成果 

出 版 物:《电影文学》 (Movie Literature)

年 卷 期:2021年第7期

页      码:74-78页

摘      要:早期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多以贤妻良母为主,也常有接受教育的职业女性追求幸福生活的故事,但多数以悲剧命运结尾。时隔半个多世纪,她们所承担的苦情角色与悲剧命运却透露出当代社会价值观与新时代的理想与信念。本文以《太太万岁》《丽人行》《小城之春》等电影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从镜头语言的角度,揭示性别想象的呈现方式,分析女性在战火纷飞的时代面临的自身与社会问题,及向死性的结局特点,并通过与近年来的电影对比讨论其中的内在联系,阐明其独特的历史意义。

主 题 词:女性形象 向死性 非场所 凝视 

学科分类:1303[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类] 13[艺术学] 

馆 藏 号:203102748...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