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演艺歌手与文本背后的文化活动——历史诗学与口头诗学的一个比较视角 收藏
演艺歌手与文本背后的文化活动——历史诗学与口头诗学的一个比较视角

演艺歌手与文本背后的文化活动——历史诗学与口头诗学的一个比较视角

作     者:卢永和 LU Yong-he

作者机构:广东肇庆学院文学院广东肇庆526061 

出 版 物:《中国文学研究》 (Research of Chinese Literature)

年 卷 期:2010年第3期

页      码:8-11页

摘      要:维谢洛夫斯基的历史诗学与"帕里-洛德"口头诗学理论都注意到演艺歌手在诗歌文本生成中的重要作用,但二者的理论重心各异。维谢洛夫斯基在其历史诗学中持一种书面文化的艺术观,把歌手个人的首创精神作为艺术诗歌的开端;"帕里-洛德"口头诗学理论认为,歌手的每一次演唱都是"原创","原创"的动力并非源自艺术创新,而是口头演唱行为本身的需要。维谢洛夫斯基的历史诗学从文学与文化比较的立场凸显文学活动发展的历史意识;"帕里-洛德"口头诗学理论揭示了荷马史诗文本背后的口头传统,由此建立"活态"文学观。

主 题 词:歌手 文本 历史诗学 口头诗学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05[文学] 050101[050101] 

D O I:10.13399/j.cnki.zgwxyj.2010.03.002

馆 藏 号:203103528...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