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胶原膜引导下同种骨颗粒修复兔桡骨节段性缺损 收藏
胶原膜引导下同种骨颗粒修复兔桡骨节段性缺损

胶原膜引导下同种骨颗粒修复兔桡骨节段性缺损

作     者:孙敬宇 王志强 宓士军 韩凤梅 周广军 Sun Jing-yu;Wang Zhi-qiang;Mi Shi-jun;Han Feng-mei;Zhou Guang-jun

作者机构: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骨科河北省唐山市064000 

出 版 物:《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v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年 卷 期:2009年第13卷第12期

页      码:2211-2216页

摘      要:背景:胶原膜是一种可吸收引导成骨材料,同种异体骨是较为理想的骨替代材料,但单独应用均有其不足,拟将两种材料结合使用以期达到理想效果。目的:利用膜引导组织再生技术,观察胶原膜复合同种骨颗粒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成骨速度和质量,并与单纯胶原膜进行比较。设计、时间及地点:同体对照观察实验,于2004—09/2005-02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医用组织库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胶原膜规格20mm×20mm,由北京天新福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提供。同种异体骨颗粒按美国组织库标准制备,直径0.2-0.7mm,由山西省医用组织库提供。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0只,制备双侧15mm桡骨缺损模型,采用同体对照方法,实验侧(左侧)缺损区移植胶原膜及同种骨粒,对照侧(右侧)仅移植胶原膜。主要观察指标:光镜组织学观察骨缺损愈合情况,计算机图像分析仪计算骨小梁的成骨面积,扫描电镜观察缺损再生修复情况。结果:①光镜组织学变化:实验侧新骨增生明显,迅速,以膜性化骨及软骨内化骨的方式由骨缺损周围向中央成骨或以同种骨粒为中心由周围向骨粒内成骨,最后骨膜形成,新髓腔不断扩大、再通,骨重建顺利,缺损修复完成。对照侧成骨方式以软骨化骨为主,新骨形成较同期实验侧慢,新骨成熟度不如实验组。②成骨面积图像分析:结果显示术后2,4,8周新生骨小梁成骨面积均大于同期对照侧(P〈0.05)。③扫描电镜观察:术后8周实验侧有较多分泌胶原的成骨细胞和带有较多突起的骨细胞,钙盐沉积,骨质排列开始有序。对照侧软骨与类骨质互相存在,低倍下骨基质排列无序,胶原纤维编织样排列。术后12周实验侧骨质排列有序,胶原粗大排列整齐,大量骨细胞方向有序,大量钙盐沉积,可见哈佛氏管和血管。对照侧骨质排列有序,但胶原纤维较细、基质钙化程度不如实验侧。结论:两种方法均能成骨修复缺损,但胶原膜复合同种异体骨粒组成骨速度快,且成骨质量优于单纯胶原膜组。

主 题 词:引导性骨再生 胶原膜 同种骨粒 骨诱导 骨传导 骨形态发生蛋白 骨缺损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科学类] 0831[工学-公安技术类] 1007[医学-药学类] 0403[0403] 1002[医学-临床医学类] 08[工学] 1010[医学-医学技术类] 0703[理学-化学类] 0836[0836] 

D O I:10.3969/j.issn.1673-8225.2009.12.001

馆 藏 号:203104056...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