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城镇化进程中的西北城市群文化发展路径研究 收藏
城镇化进程中的西北城市群文化发展路径研究

城镇化进程中的西北城市群文化发展路径研究

作     者:朱逸宁 

作者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江苏南京210044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重点项目(13AZW008) 

出 版 物:《河南社会科学》 (Henan Soci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13年第21卷第12期

页      码:11-15页

摘      要: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中西部构成了我们国家、社会的基础性结构,其在深层次地决定和制约着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尽管中西部的城市化水平在总体上比较滞后,给人的普遍感觉是城市比较"土"、社会开放程度低,但从深层次看,中西部和快速发展的中国的关系不是日益疏远,而是像一对长久厮守的"患难夫妻",在城市化的关键问题与主要矛盾上高度一致。具体来说,一是人口众多但劳动力素质不高,二是文化积淀深厚但产出和服务能力严重不足。这两方面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中西部,这也是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面临的突出问题与严峻挑战。就此而言,不认真观察、研究中国的中西部,就不可能知道什么是"中国式城市化",不可能了解权力、资源、社会、个体甚至是文化心理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的组织方式与耦合机制,当代中华民族在城市进程中面临的巨大障碍与痛苦,以及人们在探索、改革中表现出来的同样巨大的创造力。与200多年前的西方城市化不同,当今世界的城市化主要有两大新特点。首先,城市群是当今世界的发展主流,也是世界城市化进程和区域发展的主流趋势。其对我国城市化的意义在于,通过建立良好的城市分工和层级体系,可以有效解决以"产业同质竞争、项目重复建设、空间批量生产"为特征的"粗放型城市发展模式"。其次,在后工业社会和消费社会的背景下,城市群本身在形态和模式上也在发生变化,即由过去重经济、交通和人口的"经济型城市群",逐渐向重文化、生态和生活质量的"文化型城市群"演化。后者在本质上是以自然生态保护和文化资源再生为主要生产方式,以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先进生产力代表,以自然与经济、社会与文化、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战略目标的城市群与区域发展模式。一个时期以来,由于城市化水平偏低,城市间联系不够密切,人们一般以为城市群只是东部发达地区的事情。但实际上,我国中西部城市群(经济区)的布点数量已超过东部。由于城市群涉及的人口更多、经济体量更大、发展层次更复杂、矛盾也更多,因而需要有更科学的规划和系统的设计,在避免走"经济型城市群"老路子的同时,把中西部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资产盘活和用好。基于以上考虑,我们邀请专家对以中原城市群为重点的中西部城市群的文化发展现状与路径展开研讨。其中,刘士林的《文化城市群与中原经济区的跨越式发展》提出"以文化城市群引领中原经济区自主创新发展",朱逸宁的《城镇化进程中的西北城市群文化发展路径研究》提出"以保护和发掘西北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促进区域发展转型升级",王晓静的《中原城市群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将中原文化资源划分为物质文化资源、社会文化资源及审美文化资源并提出分类发展模式,都值得关注与深入思考。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的有识之士一起参与,为中西部城市的转型发展和文化建设献计献策、贡献思想与智慧。

主 题 词:城镇化进程 城市群 文化发展 路径 西北 大都市圈 21世纪 西部战略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类] 

核心收录:

D O I:10.3969/j.issn.1007-905X.2013.12.004

馆 藏 号:203104348...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