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烟气余热回收与储能技术耦合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收藏
烟气余热回收与储能技术耦合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烟气余热回收与储能技术耦合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作     者:郭璞维 彭跃 邓靖敏 李兵发 周兴 胡鋆 郭海强 王金星 GUO Puwei;PENG Yue;DENG Jingmin;LI Bingfa;ZHOU Xing;HU Yun;GUO Haiqiang;WANG Jinxing

作者机构:三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廊坊065201 沈阳工程学院研究生部沈阳110136 河北师范大学中燃工学院石家庄050024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北京102206 

基  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E2020502007) 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QN2021090) 

出 版 物:《华电技术》 (HUADIAN TECHNOLOGY)

年 卷 期:2021年第43卷第9期

页      码:62-68页

摘      要:为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不断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烟气余热回收是现有燃煤发电机组节能提效改造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储能技术在跨时空调节“源-荷”间匹配性方面展现出了一定的应用前景。介绍了变工况下烟气余热回收(350~400℃)、低温省煤器-暖风器联合运行(122~160℃)和直膨式热泵型烟气余热回收(77~180℃)3种烟气余热回收技术,以及压缩空气储能(200~400℃)、液体空气储能(-200℃)和热能存储(90~200℃)3种储能技术。结合烟气余热回收和储能技术的温度匹配性,提出烟气余热回收分别与压缩空气储能、热能存储技术耦合的潜在能源利用形式,探讨了其运行性能,为后续烟气余热高效回收及提高机组灵活性参数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主 题 词:烟气余热回收 储能技术 压缩空气储能 热能存储 空气预热器 碳中和 热泵 

学科分类:083002[083002] 0830[工学-生物工程类] 080702[080702] 08[工学] 0807[工学-电子信息类] 

D O I:10.3969/j.issn.1674-1951.2021.09.008

馆 藏 号:203104969...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