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肺组织差异基因的表达:正常组、模型对照组及中药... 收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肺组织差异基因的表达:正常组、模型对照组及中药治疗组的比较(英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肺组织差异基因的表达:正常组、模型对照组及中药治疗组的比较(英文)

作     者:张伟 靳继德 张心月 邵雨萌 Zhang Wei;Jin Ji-de;Zhang Xin-yue;Shao Yu-meng

作者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济南市25001 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北京市100039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省济南市250014 

基  金:山东省卫生系统高层次人才1020工程资助课题 山东省科技厅攻关计划资助课题(2002第17号)~~ 

出 版 物:《中国临床康复》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年 卷 期:2006年第10卷第43期

页      码:204-210页

摘      要:背景:许多疾病都伴有基因表达的改变,能够为认识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线索。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肺组织中差异基因的表达情况。设计:开放性实验。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山东中医药大学。材料:实验于2005-04/10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①选取SPF级健康雄性50d龄Wistar大鼠15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中药治疗组,5只/组。②基因芯片类型为大鼠BiostarR-40S(上海博星基因芯片有限公司,批号G050510010052)。方法:①模型对照组、中药治疗组大鼠采用改良烟熏+气管滴加脂多糖的方法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大鼠气道病理改变,若出现气道黏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肺内支气管的管腔及周围慢性炎性细胞浸润,管壁周围平滑肌和纤维细胞增生;间隔变薄、断裂,肺泡扩大融合;小动脉血管壁增厚,管腔变小,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说明造模成功。②造模成功后第30天,中药治疗组灌服浓度为0.65g/mL的自制中药合剂(麻黄,杏仁,黄芪等),2mL/次,1次/d,连续给药14d。模型对照组每天给予2mL生理盐水灌胃。正常组不做任何干预,相同室内环境下自由饮食饮水。③给药完毕后处死各组大鼠,进行总RNA提取、探针的标记与杂交、洗片,采用芯片图像分析软件分析芯片灰度扫描图,得到芯片上每个基因点的原始信号值(包括前景信号值和背景信号值),从而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的判定。检验水准是Ratio值大于2.0为上调基因,小于0.5为下调基因。为了提高检验的可靠性,本实验将检验水准设为Ratio值>2.5为上调基因,Ratio值<0.375为下调基因。主要观察指标: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差异表达基因。②与正常组比较中药治疗组的差异表达基因。③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治疗组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15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模型对照组的基因表达情况较正常组有明显变化,差异表达基因达57个,涉及免疫、代谢、信号转导、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周期、细胞转运、细胞迁移及纤维化等。②中药治疗组的基因表达大多恢复到正常组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表达基因减少到11个,涉及应激反应、信号转导及细胞骨架等。③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治疗组的差异表达基因有7个,涉及免疫及神经递质的分泌。结论:大量的基因表达改变可能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的原因之一,而经药物治疗后,大多数差异表达基因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有利于纠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改变。

主 题 词: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基因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中草药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科学类] 0831[工学-公安技术类] 1002[医学-临床医学类] 100201[100201] 10[医学] 

D O I:10.3321/j.issn:1673-8225.2006.43.047

馆 藏 号:203104983...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