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博物馆展示教育与观众的主观能动性 收藏
博物馆展示教育与观众的主观能动性

博物馆展示教育与观众的主观能动性

作     者:丁梦婷 

作者机构:泰州市博物馆 

出 版 物:《文物鉴定与鉴赏》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年 卷 期:2016年第6期

页      码:98-100页

摘      要:过去,博物馆的研究重点在物上,博物馆工作主要是开展藏品研究。如今,随着人们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博物馆不得不把重点从物的研究上转移到人的研究上,实现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馆长认为这是一个能通过艺术进行交流的时代,因为人们意识到艺术可以寻根。因此,博物馆的工作并不仅仅是办展览实现教育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人,让参观者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与艺术进行交流。而这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需要外界对大脑有所刺激。外界的这种刺激就是我们在办展览时所需要设置的环境,营造出的氛围,一切可以刺激观众大脑、感染观众情绪的环节设置。最大限度地发挥观众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展览追寻文物背后的人和事,追随祖先的足迹去重现当时的生活场景与生活状态。这种刺激大脑、展开碎片式记忆的模式,不仅能够使观众学到知识,也能提升观众的精神层次,让每个人都能真正做到与艺术品进行交流。

主 题 词:展示教育 观众 主观能动性 

学科分类:0601[历史学-历史学类] 060107[060107] 06[历史学] 

D O I:10.3969/j.issn.1674-8697.2016.06.022

馆 藏 号:203105452...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