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楚调“皮黄合奏”成因及其传播 收藏
楚调“皮黄合奏”成因及其传播

楚调“皮黄合奏”成因及其传播

作     者:胡汉宁 

作者机构:湖北省艺术研究所 

出 版 物:《戏曲研究》 (Traditional Chinese Drama Research)

年 卷 期:2007年第1期

页      码:290-298页

摘      要:西皮和二黄,这两种分别具有北方和江南不同风格的声腔何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逐步形成中国戏曲皮黄剧种群的?这,一直是戏曲界普遍关注的研究课题。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就"皮黄合奏"发表的研究文章,对于弄清各地皮黄剧种形成、发展的脉络具有启迪意义。如:王俊、方光诚先生在《徽班·汉调·京剧》一文中认为:"

主 题 词:皮黄剧 徽班 胡琴腔 高朗亭 同州梆子 中国戏曲 石牌腔 都门竹枝词 方光 反五关 

学科分类:1303[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类] 13[艺术学] 

馆 藏 号:203105956...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