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马拉龙和阿托伐醌+阿奇霉素在不同免疫状态小鼠体内的抗田鼠巴贝虫药效评价 收藏
马拉龙和阿托伐醌+阿奇霉素在不同免疫状态小鼠体内的抗田鼠巴贝虫药效评价

马拉龙和阿托伐醌+阿奇霉素在不同免疫状态小鼠体内的抗田鼠巴贝虫药效评价

作     者:殷梦 张皓冰 陶奕 姜斌 刘华 YIN Meng;ZHANG Hao-bing;TAO Yi;JIANG Bin;LIU Hua

作者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世界卫生组织疟疾、血吸虫病和丝虫病热带病合作中心科技部国家级热带病国际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全球健康学院上海200025 

基  金:上海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重点学科建设计划项目(GWV-10.1-XK13) 

出 版 物:《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arasitology and Parasitic Diseases)

年 卷 期:2021年第39卷第5期

页      码:659-665,673页

摘      要:目的以免疫状态正常的BALB/c小鼠及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为模型,对临床较常用的阿托伐醌(ATQ)+阿奇霉素(AZM)和马拉龙进行抗田鼠巴贝虫体内药效评价。方法取69只BALB/c健康小鼠与15只NOD/SCID健康小鼠,每鼠接种107个感染田鼠巴贝虫的鼠红细胞。2种小鼠感染后均设置3个组,即ATQ+AZM组(195 mg/kg ATQ+32.5 mg/kg AZM)、马拉龙组(62.5 mg/kg ATQ+25 mg/kg氯胍,即1/4片)和对照组(5%可溶性淀粉溶液),每鼠按0.2 ml/10 g灌胃给药。BALB/c小鼠药物抑制试验中(2个用药组各12只,对照组15只),小鼠感染后4 h开始用药,连用10 d,每组于感染后1、 3、 5、 7、 10 d喂药前,随机取3只小鼠尾尖采血,采用薄血膜涂片染色镜检观察红细胞感染情况并计算红细胞染虫率(EIR),qPCR检测18S r RNA基因相对量。BALB/c小鼠药物治疗试验中(3组各10只),于感染后7 d取所有小鼠尾尖血制薄血膜染色镜检,确认感染后开始用药,连用10 d,于感染后7、 10、 11、 12、 13、 15、 17、 19、 24、 27 d均采血镜检并计算EIR;于感染后27 d,每组随机取5只小鼠,采用免疫抑制剂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200μl/鼠),连续腹腔注射7 d,自免疫抑制后3 d起,每天采血制薄血膜涂片染色镜检,观察复燃情况;于感染后27 d,每组随机取5只小鼠采眶窦血,将抗凝全血混匀后腹腔注射接种对应的3组健康BALB/c小鼠(每组5只),继代接种感染后7~10 d,制薄血膜涂片染色镜检并计算EIR。NOD/SCID小鼠(3组各5只)于感染后10 d开始用药,连用10 d,于感染后10、 12、 15、 17、 19、 21、 24、 27、 29、 31、 35、 42、 49 d,分别取3组小鼠尾尖血,采用薄血膜涂片染色镜检并计算EIR。应用GraphPad Prism 8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ALB/c小鼠药物抑制试验结果显示,ATQ+AZM及马拉龙均可有效抑制小鼠虫血症。镜检结果显示,ATQ+AZM组在感染后3 d、5 d,均仅1只小鼠查见虫体,EIR分别为(0.20±0.12)%和(0.30±0.17)%,感染后7 d (用药第8天),EIR降为0;马拉龙组小鼠EIR一直为0;对照组与ATQ+AZM组、马拉龙组EI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1.6、153.5, P <0.05)。qPCR检测结果显示,感染后7 d,马拉龙组、 ATQ+AZM组的18S r RNA基因相对量分别为0.010 2±0.001 2、 0.007 8±0.006 6,均与对照组(68.143 8±79.122 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76、 7.382,P <0.05);感染后10 d (停药第1天),马拉龙组、 ATQ+AZM组的18S r RNA基因相对量分别降为0.001 7±0.000 9、 0.000 8±0.000 6,均与对照组(18.309 9±7.498 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9、 4.229, P <0.05)。BALB/c小鼠药物治疗试验中,对照组、 ATQ+AZM组和马拉龙组的EIR均于感染后7 d达峰值,分别为(36.67±10.85)%、(35.30±6.46)%和(33.53±7.37)%;感染后11 d (用药第5天),EIR分别降为(10.47±8.02)%、(1.53±0.31)%和(6.27±1.01)%;感染后15 d,各组EIR逐渐趋于0。免疫抑制剂复燃试验结果显示,免疫抑制后3 d,对照组1只小鼠查见虫体;免疫抑制后5 d起,ATQ+AZM组和马拉龙组小鼠均查见虫体,出现复燃。继代接种试验结果显示,继代接种感染后7 d, ATQ+AZM组和马拉龙组均有3只受血鼠查见虫体;继代接种感染后9 d, ATQ+AZM组和马拉龙组分别有1只、 2只受血鼠查见虫体;继代接种感染后10 d, ATQ+AZM组和马拉龙组受血鼠未查见虫体。ATQ+AZM组和马拉龙组NOD/SCID小鼠用药后,EIR均较快下降,从感染高峰(感染后10 d)的(59.90±0.10)%和(59.37±0.35)%降至感染后24 d的0,但分别于42 d、 29 d又查见虫体;对照组小鼠感染后EIR在(47.20±0.80)%~(66.80±0.80)%波动,于感染后45 d全部死亡,与ATQ+AZM组、马拉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 505、 5 984, P <0.05)。结论临床常用的ATQ+AZM和马拉龙对感染小鼠体内的田鼠巴贝虫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均不能完全杀灭虫体;治疗后血

主 题 词:田鼠巴贝虫 阿托伐醌 阿奇霉素 马拉龙 药效评价 红细胞染虫率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类] 100201[100201] 10[医学] 

核心收录:

D O I:10.12140/j.issn.1000-7423.2021.05.014

馆 藏 号:203106294...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