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作为“行为表演”的偶发艺术及其审美特征 收藏
作为“行为表演”的偶发艺术及其审美特征

作为“行为表演”的偶发艺术及其审美特征

作     者:肖伟胜 Xiao WeiSheng

作者机构:西南大学文学院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艺术事件观下的杜尚现成品研究”(项目编号:21YJA760074) 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SWU1909104)的阶段性成果 

出 版 物:《东吴学术》 (Soochow Academic)

年 卷 期:2021年第5期

页      码:6-15页

摘      要:"偶发艺术"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达达主义的剧场表演和杜尚的"现成品"艺术,同时音乐家约翰·凯奇和舞蹈家默斯·康宁汉对偶发艺术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艾伦·卡普罗、克莱斯·奥登伯格、吉姆·戴恩和雷德·格鲁姆斯等偶发艺术家,按照自己的意愿截取一个生活瞬间或片段来进行表演,把不真实的、荒谬的元素和现实一起混合,在即兴、偶然和随意的情境中,制造出新联想的可能性。偶发艺术综合了音乐、绘画和舞台表演等艺术形式于一体,观众可以参与表演,表演者也可进入观众中,使艺术贴近生活,表现出有一定环境、构思的安排和规则,没有预先的构思,以及自发性和非永久性的特点。它将原本属于美术馆的"艺术"拓展到了生活空间之中,这种将日常生活艺术化的倾向是对商业性的画廊/美术馆对艺术话语权控制的反叛,它推翻了中产阶级的艺术概念,动摇了艺术体制的惯常框架,其创作方式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参与式观念艺术类型。

主 题 词:偶发艺术 “行为表演” 艺术生活化 反叛 

学科分类:1303[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类] 13[艺术学] 

D O I:10.16100/j.cnki.cn32-1815/c.2021.05.001

馆 藏 号:203106992...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