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教学视频中的教师手势起作用了吗?——基于2000-2021年40篇实验... 收藏
教学视频中的教师手势起作用了吗?——基于2000-2021年40篇实验和准实验研究的元分析

教学视频中的教师手势起作用了吗?——基于2000-2021年40篇实验和准实验研究的元分析

作     者:杨九民 杨文蝶 陈辉 吴长城 皮忠玲 YANG Jiumin;YANG Wendie;CHEN Hui;WU Changcheng;PI Zhongling

作者机构: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湖北武汉430079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武汉430079 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2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社会性交互对视频课程教与学影响的认知神经机制与应用研究”(61877024)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在线课程中视频交互的个性化设计与应用研究”(19XJC880006) 

出 版 物:《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Research)

年 卷 期:2022年第34卷第1期

页      码:92-103页

摘      要:教师手势作为教学视频中教师社会交互的重要方式,其在提高学习效果、有效引导注意和降低认知负荷上是否具有稳健性,目前大量实证研究的结论并不一致。为此运用元分析方法,分别探讨了教师手势的不同类型、视频知识类型、先验知识水平、视频时长等对学习者学习效果、注意引导和认知负荷的影响机制及其边界条件,结果表明:(1)教学视频中加入教师手势能显著提高学习者的保持测验成绩(g=0.511)和对兴趣区的注视时间(g=0.373);然而,教师手势对学习者的迁移测验成绩(g=0.168)和认知负荷(g=-0.075)的影响不显著。(2)在保持测验成绩上,教学视频中教师手势的效果受到手势类型、学习者年龄和视频时长的调节作用,具体而言,混合手势、指示性手势、描述性手势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节拍性手势;随着视频时长的增加,教师手势对保持测验成绩的促进效果呈上升趋势;随着学习者年龄的增加,教师手势对保持测验成绩的促进效果呈下降趋势。而视频的知识类型、学习者的先验知识水平在教师手势对保持测验成绩上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在迁移测验成绩、注视时间和认知负荷上,也未发现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视频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学习者年龄和视频时长等因素,主动使用不同类型的教师手势,以提升视频教学的质量。

主 题 词:教学视频 教师手势 学习效果 注意引导 认知负荷 元分析 

学科分类:0401[教育学-教育学类] 04[教育学] 040110[040110] 

核心收录:

D O I:10.3969/j.issn.1009-5195.2022.01.011

馆 藏 号:203107132...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