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多光谱方法对山东海曲汉墓群出土漆盒类漆器研究 收藏
基于多光谱方法对山东海曲汉墓群出土漆盒类漆器研究

基于多光谱方法对山东海曲汉墓群出土漆盒类漆器研究

作     者:吴双成 程普 李婷婷 杨阳 铁付德 金普军 WU Shuang-cheng;CHENG Pu;LI Ting-ting;YANG Yang;TIE Fu-de;JIN Pu-jun

作者机构: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陕西师范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119 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山东济南250014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BKG046) 陕西省社发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JZ-355) 陕西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GK201902104)资助 

出 版 物:《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年 卷 期:2022年第42卷第4期

页      码:1150-1155页

摘      要:山东日照海曲汉墓群是200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该墓群共出土漆器约500件,具有较高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漆盒是海曲汉墓出土漆器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具有造型精美的特点,代表着当时高度发达的髹漆工艺水平。切片显微研究揭示了该批漆盒存在漆灰层→底漆层→面漆(色漆和彩绘层)的髹制工艺特点,且具有较厚的漆灰层和底漆层。漆膜采用红色朱砂(HgS)作为呈色颜料,漆灰层存在使用黏土或骨灰+黏土的情况。海曲汉墓群出土漆器漆膜与现代生漆漆膜样品红外光谱图具有高度一致性,而部分古代漆膜在400~1000 cm^(-1)处出现了一些中等强度和较弱的红外特征吸收峰,归属于漆膜中人为添加或者沾染土壤环境中的石英颗粒的红外特征吸收峰。紫外-可见光光谱图显示古代漆膜与现代纯漆漆膜样品在大部分出峰位置一致,现代纯生漆漆膜与部分古代漆膜样品在200~265 nm处出现了共轭体系的π→π^(*)跃迁所产生的K带,在300~320 nm处出现孤立含杂原子的CO中n→π^(*)跃迁所产生的谱带R带。其中,部分样品K带消失说明古代漆膜因长期埋藏发生结构性劣变,而R带普遍增强则反映出漆膜发生着持续的氧化反应。该研究有助于更加科学地认知汉代髹漆工艺技术特点,揭示古代漆膜劣化特征,为古代漆器研究、保护和鉴别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

主 题 词:文物保护 漆器 髹漆 红外光谱 紫外-可见光 

学科分类:081704[081704] 07[理学] 08[工学] 0817[工学-轻工类] 070302[070302] 0805[工学-能源动力学] 0703[理学-化学类] 

核心收录:

D O I:10.3964/j.issn.1000-0593(2022)04-1150-06

馆 藏 号:203109653...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