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暴雨洪水管理模型的海绵道路非点源污染负荷削减效果评估 收藏
基于暴雨洪水管理模型的海绵道路非点源污染负荷削减效果评估

基于暴雨洪水管理模型的海绵道路非点源污染负荷削减效果评估

作     者:陶文华 李元松 冉小青 占森方 陈阵 TAO Wenhua;LI Yuansong;RAN Xiaoqing;ZHAN Senfang;CHEN Zhen

作者机构: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武汉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73 

基  金:武汉工程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CX2020125) 中国交建集团重大科技研发项目(2016-ZJKJ-11) 

出 版 物:《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年 卷 期:2022年第44卷第2期

页      码:219-225页

摘      要:为研究海绵道路对降雨径流过程的非点源污染负荷削减效果,以武汉市青山区某工业道路为研究对象,设计3组低影响开发(LID)措施方案:下凹式绿地(方案Ⅰ)、下凹式绿地与透水砖组合(方案Ⅱ)、下凹式绿地与透水砖和透水路面组合(方案Ⅲ)。通过暴雨洪水管理模型对研究区的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模拟研究,分析不同暴雨重现期下研究区降雨径流中污染因子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总氮量(TN)和总磷量(TP)的负荷迁移过程及削减效果。结果表明:3组方案在不同降雨事件中对4种污染负荷均有一定削减作用,SS、COD、TP、TN负荷削减率分别提高了21.28%~50.70%、15.31%~49.57%、11.61%~51.23%、13.13%~44.75%。LID方案在小降雨事件中对负荷削减率提升幅度最大,且方案Ⅱ和方案Ⅲ对污染负荷的削减效果明显优于方案Ⅰ,但方案Ⅱ和方案Ⅲ对污染负荷控制效果接近,说明透水路面对污染负荷的控制效果较差。

主 题 词:海绵道路 非点源污染 低影响开发措施 暴雨洪水管理模型 污染负荷削减 

学科分类:08[工学] 0815[工学-矿业类] 

D O I:10.19843/j.cnki.CN42-1779/TQ.202105021

馆 藏 号:203110965...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