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汶川地震灾害原因分析及我国防震减灾管理体系的新思维 收藏
汶川地震灾害原因分析及我国防震减灾管理体系的新思维

汶川地震灾害原因分析及我国防震减灾管理体系的新思维

作     者:钟晓青 ZHONG Xiao-qing

作者机构:中山大学园林及生态经济研究所广东广州510275 

基  金: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绿色空间研究"(20070401) 中山大学广东发展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公地悲剧及生态经济对策研究"(99XA790011)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生态经济边缘效应研究"(97408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研究""九五"重点项目(96AJB042) 

出 版 物:《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angzhou City Polytechnic)

年 卷 期:2008年第2卷第4期

页      码:71-78页

摘      要:汶川地震的巨大损失逼迫我们重新审视国家层次的地震预测预报体系及其减灾管理机制的更新。地震是不可避免的,但地震灾害应该是可以避免的。本文在总结分析汶川地震的灾害损失原因的基础上,认为建筑物的防震是问题的关键,加上如果能提前哪怕5分钟以上的预报,地震的损失将大大减少。在对目前所有地震预测预报方法的分析研究后,我们认为从现阶段到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各种地震预测预报方法应该用串联、并联等整合方式,发挥一些方法对预测地震的空间或地点的优势,同时发挥另一些方法预测地震的时间优势,把对地震时、空、强三要素不同预测预报方法的优势同时整合起来。如果能够贯彻"至少提前十分钟以上预报、建筑物至少保持十分钟以上不坍塌"的"两个至少十分钟"甚至"两个至少半小时"的高强度地震预测预报及减灾建筑建设的基本方针,对于立足现阶段的地震预测预报技术水平和建筑防震设计及建设造价的难度,避免以后再发生唐山、汶川等类似地震灾难是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主 题 词:地震灾难 原因分析 预测预报方法 串联并联整合 管理思维更新 

学科分类:083002[083002] 0830[工学-生物工程类] 08[工学] 

D O I:10.3969/j.issn.1674-0408.2008.04.014

馆 藏 号:203111720...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