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子午岭地区植被演替的土壤碳汇效应 收藏
子午岭地区植被演替的土壤碳汇效应

子午岭地区植被演替的土壤碳汇效应

作     者:许小明 田起隆 孙景梅 王浩嘉 王妙倩 易海杰 何亮 张晓萍 XU Xiaoming;TIAN Qilong;SUN Jingmei;WANG Haojia;WANG Miaoqian;YI Haijie;HE Liang;ZHANG Xiaoping

作者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陵712100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陵712100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旱区生态水文与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48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7083 41440012 41230852) 

出 版 物:《水土保持学报》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年 卷 期:2022年第36卷第3期

页      码:159-165,180页

摘      要:为明确黄土高原地区植被长期恢复的土壤碳汇效应,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研究子午岭地区150年以来8个植被演替序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储量的变化特征,分析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植被因素。结果表明:从农地演替到气候顶级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 Mary.)群落,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明显增加,表现为演替前期(草本群落)快速增加,后期(乔木群落)趋向稳定的变化特征。剖面上来看,随着土层加深,土壤有机碳含量迅速减少。0—5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与5—20,20—40 cm土层差异显著(P<0.05),表明土壤有机碳积累存在明显的表聚效应。枯落物蓄积量与细根生物量均随演替时间呈现出增加的变化特征,前者更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碳储量。0—5 cm土层与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与演替时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幂函数关系,不同土层之间土壤有机碳储量线性相关关系显著(P<0.001)。植被长期演替具有显著的土壤碳汇功能。未来黄土高原地区林、草地的恢复应根据植被带的分异规律,促进自然演替,以进一步提升该地区的土壤碳汇潜能。

主 题 词:植被演替 土壤有机碳密度 枯落物 植被根系 子午岭地区 黄土高原 

学科分类:082802[082802] 090707[090707] 0907[农学-草药学] 08[工学] 0828[工学-建筑类] 09[农学] 0815[工学-矿业类] 

核心收录:

D O I:10.13870/j.cnki.stbcxb.2022.03.023

馆 藏 号:203111731...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