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不同加工方式对富硒大米硒损失、形态及体外生物利用度影响 收藏
不同加工方式对富硒大米硒损失、形态及体外生物利用度影响

不同加工方式对富硒大米硒损失、形态及体外生物利用度影响

作     者:孙瑞 张琪 曾卓华 方立魁 任元元 钟耕 SUN Rui;ZHANG Qi;ZENG Zhuohua;FANG Likui;REN Yuanyuan;ZHONG Geng

作者机构: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400715 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重庆400020 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1130 

基  金:重庆市营养学会硒科研基金项目(2019010) 重庆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优质粮食工程项目(1812001721) 重庆市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特色粮油作物加工项目(创新团队2020) 四川省科技计划重点研发项目(2020YFN0148) 

出 版 物:《食品与发酵工业》 (Food and Fermentation Industries)

年 卷 期:2022年第48卷第11期

页      码:172-178页

摘      要:为探究不同加工方式对富硒大米中硒的影响,以重庆市江津区高硒含量大米为实验原料,使用常用加工方式处理,并比较分析处理前后富硒大米硒含量、硒形态及硒生物利用度的差别。结果表明,挤压处理导致硒含量损失43.05%,常压蒸煮、高压蒸煮、微波处理不会对硒含量产生显著影响(P>0.05);4种加工方式均可降低大米中硒代蛋氨酸(selenomethinonine,SeMet)含量;亚硒酸盐经微波、高压蒸煮及挤压处理后完全损失;微波处理使甲基硒代半胱氨酸含量增加;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实验结果发现,常压蒸煮、高压蒸煮及微波处理后的样品胃肠消化总硒生物利用度分别为74.99%、67.93%、50.38%及40.08%,都显著高于未处理样品(P<0.05);富硒大米中SeMet的生物利用度在加工处理后显著提高(P<0.05),其中常压蒸煮后SeMet的生物利用度最大,达到47.49%。常压和高压蒸煮方式对富硒大米总硒含量及形态影响较小,有利于机体对硒的吸收利用,实验结果为富硒大米加工过程中硒的变化情况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为富硒大米加工后机体对硒的消化吸收效果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主 题 词:富硒大米 加工方式 硒损失 硒形态 生物利用度 

学科分类:0832[0832] 08[工学] 083202[083202] 

核心收录:

D O I:10.13995/j.cnki.11-1802/ts.028079

馆 藏 号:203112220...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