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乙型肝炎疫苗初次免疫正常及高应答婴儿10年抗体持久性观察 收藏
乙型肝炎疫苗初次免疫正常及高应答婴儿10年抗体持久性观察

乙型肝炎疫苗初次免疫正常及高应答婴儿10年抗体持久性观察

作     者:孟鑫 吕静静 冯艺 窦璇 赵雪 梁晓峰 王富珍 徐爱强 颜丙玉 张丽 Meng Xin;Lyu Jingjing;Feng Yi;Dou Xuan;Zhao Xue;Liang Xiaofeng;Wang Fuzhen;Xu Aiqiang;Yan Bingyu;Zhang Li

作者机构: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预防管理所山东省传染病预防控制重点实验室济南250014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济南250012 中华预防医学会北京10002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北京100050 

基  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8ZX10721202) 山东省泰山学者工程(ts201511105) 

出 版 物:《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年 卷 期:2022年第56卷第6期

页      码:794-799页

摘      要: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疫苗(HepB)初次免疫正常及高应答婴儿初次免疫后10年的抗体持久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09年8—9月,以山东省济南、潍坊、烟台和威海市为研究现场,按照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838名按照"0-1-6"程序完成5μg重组酵母HepB初次免疫的正常应答及高应答[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100 mIU/ml]的7~12月龄婴儿为研究对象。基线调查时(T_(0)),采集研究对象静脉血3 ml,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婴儿的月龄、性别、出生体重、是否早产、出生胎次、分娩地点以及母亲HBV感染状况等信息。分别于2014年6—7月(随访5年)、2019年6—7月(随访10年)(T_(1)),采集对象静脉血2 ml,采用CMIA方法检测抗-HBs、抗HBc,对抗-HBs<10 mIU/ml者采用CMIA法检测HBsAg。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T_(1)时抗-HBs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MC)的影响因素。结果1838名研究对象进行10年随访,共随访到1359名对象,随访率为73.94%(1359/1838);其中,男童占51.15%(625名)。研究对象抗-HBs阳性率由T_(0)时的100.00%降为T_(1)时的53.44%(95%CI:50.59%~56.26%),降幅为46.56%,年均递减率为6.07%;研究对象抗-HBs GMC由T_(0)时的607.89(95%CI:579.01~642.62)mIU/ml降为T_(1)时的16.44(95%CI:15.06~18.00)mIU/ml,降幅达97.29%,年均递减率为30.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及时接种首针HepB者相比,未及时接种首针HepB者的T_(1)时抗-HBs阳性率较低,OR(95%CI)值为0.25(0.07~0.71);与T_(0)时GMC<1000 mIU/ml者相比,GMC≥1000 mIU/ml者的T_(1)时抗-HBs阳性率较高,OR(95%CI)值为2.29(1.76~2.97)。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及时接种首针HepB者相比,未及时接种首针HepB者的T_(1)时抗-HBs GMC较低,β(95%CI)值为-0.50(-1.24~0.24);与T_(0)时GMC<1000 mIU/ml者相比,GMC≥1000 mIU/ml者的T_(1)时抗-HBs GMC较高,β(95%CI)值为0.81(0.62~1.05)。结论5μg重组酵母HepB初次免疫正常及高应答婴儿免疫后10年抗体水平有所下降;抗体持久性主要与是否及时接种首针疫苗、初次免疫结束时抗-HBs水平有关联。

主 题 词:肝炎疫苗 乙型 婴儿 正常及高应答者 抗体持久性 

学科分类:1001[医学-基础医学] 100102[100102] 10[医学] 

核心收录:

D O I:10.3760/cma.j.cn112150-20210630-00620

馆 藏 号:203113320...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