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广场绿化形式及其植物景观特征的热环境效应实测分析 收藏
广场绿化形式及其植物景观特征的热环境效应实测分析

广场绿化形式及其植物景观特征的热环境效应实测分析

作     者:姜丽娟 成雅田 程维金 林姚宇 吴昌广 JIANG Lijuan;CHENG Yatian;CHENG Weijin;LIN Yaoyu;WU Changguang

作者机构: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武汉430070 武汉市林业工作站武汉430010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学院深圳518055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通风效能模拟的城市绿色空间形态与布局研究——以武汉为例”(31670705)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科技计划“武汉都市发展区“蓝绿空间”对局地气候环境的影响评估及规划调控策略研究”(2019A0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基于城市热环境调控的绿色基础设施优化机制研究”(2662017JC037) 

出 版 物:《建筑科学》 (Building Science)

年 卷 期:2022年第38卷第6期

页      码:52-58,110页

摘      要:为综合分析高温天气条件下广场不同绿化模式、植物景观特征对热环境的日夜间影响规律,本文在2020年8月31日7:00—22:00对华中农业大学校园广场进行小气候环境实地监测,比较分析了硬质铺装、水体景观、规则树阵、疏林草地4类绿化形式空间小气候因子和热舒适度的变化趋势,并探讨了不同围合形式植物景观的热舒适性差异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广场不同绿化形式对全天的空气温湿度影响较小,但对风速、黑球温度的影响较大且存在日夜差异,是影响广场不同空间生理等效温度(PET)差异的主要小气候因子;2)4类绿化形式空间热舒适性在日间存在较大差异,规则树阵、疏林草地、水体景观与硬质铺装相比,日间平均PET降幅分别为8.85℃、5.50℃、2.48℃,但从全天热可接受时间占比来看,硬质铺装空间则略高于水体景观空间;3)植物景观围合空间对PET的调控能力主要受乔木覆盖度影响,其中覆盖型、垂直型日间热舒适性要显著优于半开敞型、开敞型、无植物型,而在夜间不同植物景观围合空间的热舒适性差异较小,且覆盖型要略低于其它4类。该研究成果可为热环境优化视角下的广场植物景观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主 题 词:广场 绿化形式 植物景观特征 生理等效温度 热舒适 

学科分类:080705[080705] 08[工学] 0807[工学-电子信息类] 

D O I:10.13614/j.cnki.11-1962/tu.2022.06.08

馆 藏 号:203113333...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