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安徽阜南台家寺遗址出土龟甲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 收藏
安徽阜南台家寺遗址出土龟甲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

安徽阜南台家寺遗址出土龟甲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

作     者:杨娟 姚政权 郭怡 谢诗雨 何晓琳 高颖彤 胡耀武 YANG Juan;YAO Zhengquan;GUO Yi;XIE Shiyu;HE Xiaolin;GAO Yingtong;HU Yaowu

作者机构: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合肥230601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考古与文博系浙江杭州310028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系湖北武汉430072 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剑桥02138美国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上海200433 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上海200433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773008) 科技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项目(批准号:2020YFC1521606)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批准号:21NDJC031YB) 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之江”青年项目(批准号:21ZJQN02YB) 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常规性项目(批准号:Z20JC076)共同资助 

出 版 物:《第四纪研究》 (Quaternary Sciences)

年 卷 期:2022年第42卷第4期

页      码:1129-1135页

摘      要:本研究以阜南台家寺遗址出土的商代龟甲及部分动物骨骼为材料,开展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在揭示动物食物结构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先民对龟的使用及龟的来源问题。研究结果显示:龟甲的同位素数据相互之间差异较大,通过聚类分析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高δ^(13)C和高δ^(15)N值(δ^(13)C=-20.3‰±0.4‰,n=3;δ^(15)N=7.8‰±0.2‰,n=3);第二类是δ^(13)C值居中,δ^(15)N值偏低(δ^(13)C=-21.6‰±0.4‰,n=4;δ^(15)N=7.0‰±0.3‰,n=4);第三类是δ^(13)C值偏低、δ^(15)N值居中(δ^(13)C=-23.7‰±0.6‰,n=4;δ^(15)N=7.6‰±0.3‰,n=4),这意味着该遗址出土的龟甲可能存在多种来源。究其原因,可能缘于先民制作卜甲时使用的龟来源于不同的栖息环境,抑或来源于不同种属的龟。这种用龟行为,或许与殷墟甲骨上记载的“贡龟”密切相关。尽管本研究通过稳定同位素分析揭示商代先民的用龟行为尚属初步,但毋庸置疑,本研究为全面探索商代先民的用龟行为、拓展甲骨学的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证据和视角。

主 题 词:台家寺遗址 龟甲 商代 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 用龟行为 

学科分类:0601[历史学-历史学类] 070902[070902] 0709[理学-地质学] 060107[060107] 06[历史学] 07[理学] 060108[060108] 060109[060109] 

核心收录:

D O I:10.11928/j.issn.1001-7410.2022.04.16

馆 藏 号:203113758...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