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焦曲霉色素结构的鉴定及产色素条件的优化 收藏
焦曲霉色素结构的鉴定及产色素条件的优化

焦曲霉色素结构的鉴定及产色素条件的优化

作     者:周明辉 曾慧云 王梦倩 张雁 王占军 ZHOU Minghui;ZENG Huiyun;WANG Mengqian;ZHANG Yan;WANG Zhanjun

作者机构:合肥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61 

基  金:安徽省高校自然研究重点项目(KJ201940728) 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KJ2021ZD0113) 安徽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gxyq2020040) 

出 版 物:《食品与发酵工业》 (Food and Fermentation Industries)

年 卷 期:2022年第48卷第18期

页      码:191-197页

摘      要:微生物源天然食用色素具有较多的优势,但目前开发不足。对分离的1株焦曲霉菌进行发酵培养,能产生丰富的棕红色色素,对其发酵液进行离心、醇沉、冷冻真空干燥处理,得到色素的粗提物。利用薄层层析与柱层析对色素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以了解色素的组成特性,并获取色素滤液。通过紫外可见光谱(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UV-vis)、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oscopy,IF)、GC-MS对色素滤液检测,以判断该色素的最大吸收峰、重要基团与化学结构。作碳氮源单因素试验,获取最适碳氮源,进而应用均匀设计法优化焦曲霉的产色素条件,以提高其产量。结果表明,焦曲霉色素是水溶性的胞外色素,极性较强,且色素组分相对单一,硅胶薄层层析与柱层析能将色素分离纯化。色素在298 nm处有最大吸收峰,色素含有吡咯吡嗪二酮与二蒽酮类2种结构的聚酮类色素,是一种新的微生物源天然色素。焦曲霉产色素的最优条件为pH 7.1、温度25.8℃、转速221.8 r/min、脱色时间128.7 h、接种量2.8 mL/150 mL、葡萄糖16 g/L、蛋白胨12 g/L。该结果为开发一种新的微生物源天然色素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主 题 词:焦曲霉色素 结构鉴定 优化 

学科分类:0832[0832] 08[工学] 0836[0836] 082203[082203] 0822[工学-核工程类] 083203[083203] 

核心收录:

D O I:10.13995/j.cnki.11-1802/ts.032524

馆 藏 号:203114562...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