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清代楚调及汉剧的皮黄腔(下) 收藏
清代楚调及汉剧的皮黄腔(下)

清代楚调及汉剧的皮黄腔(下)

作     者:流沙 

出 版 物:《戏曲艺术》 (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Chinese Theatre Arts)

年 卷 期:1992年第13卷第1期

页      码:90-94页

摘      要:(三)作为一项独立的戏曲声腔来说,清代的楚调并不等于湖北汉剧的皮黄腔。但是,湖北汉剧汉河派的班底,却和清代的楚调有关,这是值得大家研究的。据湖北汉剧界的人士说,大约成立于三百多年以前的楚班公所,就设在汉口戏子街。这是楚班艺人共同议事的地方。后来因为汉剧在湖北的兴起,才把楚班公所改为汉剧公会。这件事也可证明,汉剧汉河派最先唱的是楚调,以后才由楚调改为皮黄戏。同时,与汉河派并行的皮黄戏,还有鄂东“黄冈圩”和“兴围河”的路子。不过它们与湖北的楚调,似乎是没有任何联系的。我们可以这样说,湖北汉剧如果从声腔和剧目上来划分。

主 题 词:戏曲声腔 勾腔 四平调 三眼板 黄冈 反五关 汉调二黄 白罗衫 五台会兄 双下山 

学科分类:13[艺术学] 1302[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类] 

D O I:10.15915/j.cnki.cn11-1172/j.1992.01.041

馆 藏 号:203114643...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