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弓形虫4个假定蛋白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基本生物功能学研究 收藏
弓形虫4个假定蛋白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基本生物功能学研究

弓形虫4个假定蛋白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基本生物功能学研究

作     者:王沛 王萌 李婷婷 郑晓楠 梁勤立 陈小庆 WANG Pei;WANG Meng;LI Tingting;ZHENG Xiaonan;LIANG Qinli;CHEN Xiaoqing

作者机构: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江西省动物疫病诊断与防控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45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46 

基  金:江西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工程项目(GJJ180185)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SKLVEB2020KFKT006) 

出 版 物:《畜牧兽医学报》 (ACTA VETERINARIA ET ZOOTECHNICA SINICA)

年 卷 期:2022年第53卷第10期

页      码:3598-3608页

摘      要:旨在探究4个与MIC相关的假定蛋白在弓形虫速殖子阶段的作用及基因缺失对毒力的影响。在线设计TGME49_222975、TGME49_275798、TGME49_238220和TGME49_238210的sgRNA序列,用PCR将pSAG1::CAS9-U6::sgUPRT模板上的sgUPRT突变为相应的sgRNA,获得目的基因的CRISPR质粒。将获得的目的基因质粒和DHFR片段混合后电转入弓形虫速殖子,经乙胺嘧啶单克隆筛选后,PCR鉴定成功即得目的基因缺失株。再用目的基因缺失株和RH野生株进行复制、逸出、噬斑和小鼠毒力试验,比较二者各项试验结果,以评定目的基因对于弓形虫速殖子功能和毒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目的基因缺失株和野生株RH在相同时间内形成的含有1、2、4、8、16个速殖子的纳虫空泡数占比差异不显著(P>0.05),纳虫空泡内速殖子在钙离子刺激下2 min内均可全部逸出,相同条件和时间培养形成的噬斑大小和面积差异不显著(P>0.05),接种相同数目速殖子的小鼠自开始死亡到全部死亡时间差别不显著(P>0.05)。本研究成功构建了4个弓形虫MIC相关基因的缺失株(RHΔTGME49_222975、RHΔTGME49_275798、RHΔTGME49_238200和RHΔTGME49_238210),但毒力与野生株毒力均差异不显著,说明这4个基因均不是弓形虫的重要“独立”毒力因子,但可能在其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初步解析了4个弓形虫MIC相关蛋白的基本生物学功能,为后期全面解析弓形虫蛋白功能提供数据。

主 题 词:弓形虫 微线体蛋白 CRISPR/Cas9 基因敲除 

学科分类:090601[090601] 1001[医学-基础医学] 09[农学] 0906[农学-水产类] 100103[100103] 10[医学] 

核心收录:

D O I:10.11843/j.issn.0366-6964.2022.10.031

馆 藏 号:203115135...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