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要素流动的城镇建设用地配置方法框架探讨 收藏
基于要素流动的城镇建设用地配置方法框架探讨

基于要素流动的城镇建设用地配置方法框架探讨

作     者:秦萧 甄峰 QIN Xiao;ZHEN Feng

作者机构: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南京210093 江苏省智慧城市设计仿真与可视化技术工程实验室南京210093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7824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AZD040) 

出 版 物:《自然资源学报》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年 卷 期:2022年第37卷第11期

页      码:2774-2788页

摘      要:现有城镇建设用地配置主要遵循空间开发导向,利用静态数据和用地分配标准、评估及预测模型开展,存在一定的“区域偏好”和“规模求大”现象。在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战略实施要求城镇建设用地配置方法需要及时革新。关注到信息或智能技术深度影响下未来城镇场所空间将转变为流动空间这一必然趋势,不同尺度生产、生活及生态要素时空流动与分配将是城镇建设用地科学配置的关键。因此,利用多源要素流大数据和多学科分析方法,试图从城镇空间发展水平评价、城镇要素流动网络时空模拟与用地分配、城镇要素功能区识别与开发边界划定、城镇建设用地配置效果动态评估4个方面,建立基于要素流动的城镇建设用地配置方法框架。结果表明:(1)城镇空间发展水平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城镇对区域现状要素控制、吸引及溢出的能力,并从空间发展规模、活力及品质三个层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2)在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区域分配过程中注重利用网络优化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刻画区域要素流动规律,并通过时空耦合模型找出不同等级和类型“空间发展水平—要素控制力”组合的城镇;(3)城镇未来扩展方向和边界形态是由内部各类要素流动变化与功能空间布局的供需时空匹配情况决定的,需要利用时空耦合、引力、CA及多智能体等模型识别要素功能影响区和流动偏好;(4)城镇建设用地配置效果评估指标需要体现生态文明、高质量、智慧治理及一体化等未来城镇发展要求和趋势。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为国土空间规划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主 题 词:要素流动 城镇建设用地 大数据 方法框架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类] 120405[120405] 

核心收录:

D O I:10.31497/zrzyxb.20221102

馆 藏 号:203115482...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