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我国东北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收藏
我国东北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我国东北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作     者:邢韶华 张芳玲 承勇 刘云强 王红梅 XING Shaohua;ZHANG Fangling;CHENG Yong;LIU Yunqiang;WANG Hongmei

作者机构: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北京100083 浙江华东林业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杭州310019 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江西吉安343600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营口115009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林业局河北唐山063600 

基  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委托项目(JYC2019-57) 

出 版 物:《自然保护地》 (Natural Protected Areas)

年 卷 期:2022年第2卷第3期

页      码:106-119页

摘      要:通过厘清我国东北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分布特征,促进东北地区自然保护地的优化整合,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提供支撑。本文以我国东北地区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数理统计与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对我国东北地区的9类59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表明:1)自然保护地在地理空间上呈聚集分布格局,东南密,西北疏。辽东半岛—环渤海区域、长白山区域、张广才岭区域、大黑山和小兴安岭区域是自然保护地建设的高密度区域。2)东北地区大部分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分布于低海拔地区。在海拔300 m以下范围内分布的自然保护地有291处,占自然保护地总数的49.07%。在研究区域涉及的15个二级流域中,沿黄渤海诸河流域、浑太河流域、鸭绿江流域的自然保护地分布最密集;在涉及的20个三级自然保护综合地理区中,辽东半岛落叶阔叶林与湿地区、龙岗山针阔混交林区和燕山落叶阔叶林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自然保护地类型多样。3)在研究区域中70%的区域都能在2 h内抵达一个自然保护地,自然保护地交通可达性总体较高,尤其是研究区域的东南部和中部区域相对更好,而北部和西北部地区的可达性相对较差。这也表明自然保护地的聚集区域是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地区,也是迫切需要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国土空间优化的地区。

主 题 词:东北地区 自然保护地 空间分布 聚集性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5[理学-地理科学类] 070501[070501] 

D O I:10.12335/2096-8981.2021111502

馆 藏 号:203115483...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