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民间艺术雅化的历史逻辑及其当代审美取向 收藏
民间艺术雅化的历史逻辑及其当代审美取向

民间艺术雅化的历史逻辑及其当代审美取向

作     者:季中扬 Ji Zhongyang

作者机构:东南大学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基地南京210096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1ZD10)的阶段性成果 

出 版 物:《南京社会科学》 (Nanjing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22年第11期

页      码:146-153页

摘      要:在历史上,诸多民间艺术都曾自觉地向雅文化靠拢,不断追求审美性,趋向文人审美趣味。从两宋时期的瓷器、画绣到明清时期的紫砂壶、竹刻、铜香炉及昆曲等,都出现过雅化的历史现象。传统民间艺术的雅化有其历史逻辑,一是民间艺术发生了分化,部分脱离了日用,转化为一种商业化的文化产业形态,不得不“上进”;二是文人阶层“眼光向下”,其审美意识渗透到民间艺术与艺人群体之中,艺人无力阐述、坚守民间艺术自身的美学精神,理性地迎合了文人阶层的文化需求。在当代社会,民间艺术的仿古及其“中式美学”似乎延续了雅化的历史逻辑,其实不然,失去传统文化精神支撑的“古意”与“中式美学”只能成为一种身份消费的标签。面向当代艺术精神,真诚地表达当下生命经验,是当代民间艺术雅化该走的新路。

主 题 词:民间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美学 当代审美文化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05[文学] 050101[050101] 

核心收录:

D O I:10.15937/j.cnki.issn1001-8263.2022.11.016

馆 藏 号:203115518...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