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经鼻蝶入路行斜坡区手术蝶窦斜坡隐窝的CT评价 收藏
经鼻蝶入路行斜坡区手术蝶窦斜坡隐窝的CT评价

经鼻蝶入路行斜坡区手术蝶窦斜坡隐窝的CT评价

作     者:朱友余 方琼 陶冶 杨见明 刘斌 张子轩 邓雪飞 ZHU You-yu;FANG Qiong;TAO Ye;YANG Jian-ming;LIU Bin;ZHANG Zi-xuan;DENG Xue-fei

作者机构:合肥安徽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安徽230032 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 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00895) 

出 版 物:《解剖与临床》 (Anatomy and Clinics)

年 卷 期:2013年第18卷第6期

页      码:451-454页

摘      要:目的:通过对经鼻蝶人路行斜坡区手术斜坡隐窝的CT评价,为术前手术入路的设计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93例患者行头颅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后,在正中矢状面上,根据蝶窦、斜坡和垂体的位置关系,评价斜坡隐窝并对其进行分型,比较不同分型患者斜坡不同位置厚度的差异。结果:本组斜坡隐窝出现率为65%(60/93)。该隐窝位于蝶鞍下方(鞍下型)、伸入鞍后(鞍后型)或枕骨基底部(枕型)者分别占13%(12/93)、29%(27/93)和23%(21/93)。无斜坡隐窝型蝶窦共33例(35%),其斜坡各部分均较其它类型蝶窦厚;枕型和鞍后型斜坡隐窝的斜坡上部、中部较其它类型蝶窦薄,枕型蝶窦的斜坡下部较其它类型蝶窦薄。结论:术前利用螺旋CT对斜坡隐窝进行评价有助于经鼻蝶入路行斜坡区手术人路的设计。

主 题 词:经鼻蝶入路 蝶窦 斜坡隐窝 螺旋CT 

学科分类:07[理学] 08[工学] 1010[医学-医学技术类] 071006[071006] 0831[工学-公安技术类] 100207[100207] 0710[理学-生物科学类]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类] 1002[医学-临床医学类] 1001[医学-基础医学] 100106[100106] 100602[100602] 10[医学] 

D O I:10.3969/j.issn.1671-7163.2013.06.001

馆 藏 号:203118118...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