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器官-凋落叶-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樟子松和赤松人工林养分利用策略
作者机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阜新123000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上海200240 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辽宁阜新123000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00613) 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项目(XLYC1807017)资助
出 版 物:《生态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年 卷 期:2023年第42卷第2期
页 码:274-281页
摘 要:以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与赤松人工林为对象,分析不同器官、凋落叶和土壤的C、N、P化学计量,比较研究两个树种的养分保存与利用机制。结果表明:樟子松叶C含量及C∶N、C∶P和N∶P、枝N含量以及根N和P含量显著高于赤松,而叶P含量、枝C∶N、根C含量及C∶N和C∶P显著低于赤松。樟子松N和P含量随枝叶年龄增加而下降,而赤松P含量表现为当年和二年生枝叶显著高于一年生枝叶。樟子松凋落叶C、N、P含量均显著高于赤松,C∶P和N∶P显著低于赤松。赤松叶片P重吸收效率显著高于樟子松,并且两个树种的P重吸收效率显著高于N重吸收效率。樟子松林土壤P含量显著低于赤松林,而C∶N和C∶P显著高于赤松林。樟子松养分主要供给新生组织器官,而老年枝叶的养分保存能力下降,凋落叶更易于分解,不利于土壤养分保存,土壤P含量较低。赤松养分保存能力更强,通过维持较高养分重吸收效率,提高体内养分利用效率,降低对土壤P的消耗。
主 题 词:养分限制 器官差异 养分重吸收 树种选择 科尔沁沙地
学科分类:0907[农学-草药学] 08[工学] 0829[工学-安全科学与工程类] 09[农学]
核心收录:
D O I:10.13292/j.1000-4890.202302.009
馆 藏 号:203118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