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城市公共艺术符号表意特征分析——以成都市公共艺术项目为例 收藏
城市公共艺术符号表意特征分析——以成都市公共艺术项目为例

城市公共艺术符号表意特征分析——以成都市公共艺术项目为例

作     者:刘骏 

作者机构: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出 版 物:《现代装饰(理论)》 (Modern Decoration(Theory))

年 卷 期:2013年第8期

页      码:56-57页

摘      要:公共艺术的概念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形成。彼时,伴随着美国城市化进程加快,趋向多元化、平民化、大众化发展的后现代主义艺术进入公共领域、介入公民文化,甚至成为民主政治的组成部分。公共艺术在我国的出现常以1979年首都机场壁画《泼水节——生命的赞歌》为标志。这件引起争议的作品被外媒视作"预示了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开放";

主 题 词:城市公共艺术 符号表 后现代主义艺术 艺术作品 艺术语言 公民文化 特征分析 意义解读 春熙路 符号 

学科分类:1305[艺术学-设计学类] 1304[艺术学-美术学类] 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类] 13[艺术学] 08[工学] 081303[081303] 0813[工学-化工与制药类] 0834[0834] 

馆 藏 号:203118268...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