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胶东调水干渠多源水质协调模拟与优化 收藏
胶东调水干渠多源水质协调模拟与优化

胶东调水干渠多源水质协调模拟与优化

作     者:胡玉超 李庆国 武玮 温静静 刘志峰 赵汝鹏 HU Yu-chao;LI Qing-guo;WU Wei;WEN Jing-jing;LIU Zhi-feng;ZHAO Ru-peng

作者机构: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山东济南250022 水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100 山东省海河淮河小清河流域水利管理服务中心山东济南250100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909104) 

出 版 物:《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China Rural Water and Hydropower)

年 卷 期:2023年第3期

页      码:86-93页

摘      要:为探究南水北调-引黄济青小清河子槽输水段引黄、引江多源调水方案下水质响应变化规律,寻求现行调水能力下的最佳水质配水方案,以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总氮、总磷、氟化物为研究指标,对输水期多源调水的水质优化方案进行研究。首先以调水期实测水质数据为基础,构建并率定了渠段MIKE11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进而以冬青高速上游断面作为考核断面,对不同配水方案下的水质指标变化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水污染指数法对水质模拟结果进行评价并确定最优配水方案。结论如下:研究渠段总氮含量偏高,其余指标符合Ⅲ类水标准;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中流量效率系数Ens为0.86,决定系数R^(2)为0.88,水质模拟结果误差在30%以内,模型模拟效果良好;随长江水对调水贡献率的不断提升,汇水后的水体中氟化物、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呈上升趋势,COD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其余指标呈下降趋势;在多种模拟情境下,考核断面(东青高速上游断面)处化学需氧量与五日生化需氧量对该断面水污染指数(WPI)起决定性作用,当长江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49%时(17.64 m^(3)/s),该断面WPI达最小值(51.17),此方案为最佳配水方案。

主 题 词:水资源 水质模型 MIKE11 多水源 配水方案 水污染指数 

学科分类:080103[080103] 08[工学] 080104[080104] 081501[081501] 081502[081502] 0815[工学-矿业类] 0801[工学-力学类] 

D O I:10.12396/znsd.220901

馆 藏 号:203118860...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