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从“玉成中国”走向“玉承中国”的造物路径 收藏
从“玉成中国”走向“玉承中国”的造物路径

从“玉成中国”走向“玉承中国”的造物路径

作     者:熊承霞 韩启喆 

作者机构:上海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上海200093 墨尔本大学建筑设计学院澳大利亚墨尔本3052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上古神话中的‘造物’研究”(20YJA760090) 

出 版 物:《百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BAISE UNIVERSITY)

年 卷 期:2023年第36卷第1期

页      码:9-16页

摘      要:“玉成”的中国以工具造物为萌芽,上下求索其形态功能向意义语汇的转换。经过符号文本的衍生和增值,玉石器游离出本体的石性,接通天地时空、历史国家、精神信仰,承续为普适性的文化观念和美德理想。诠释其贯通在上下五千年中国的文化元宇宙思维,是对文化中国的设计学新思考。提取这些文化物质及其隐喻的象征设计语言,意在揭示先民在造物工具、形态优化、结构扩延、复刻思维等系统性设计思想的价值。玉石的造物设计实践执行着一条以玉“呈现”的原型思维,通过玉“承继”起多元的文化表述,贯通为“国中有玉”的统一思想,构筑起国家形象、王权表征、君子美德等深层的文化体系,其不仅贯穿于中国的设计史,而且可以成为当下文化共生的设计学新理念。

主 题 词:玉成中国 文化文本 造物设计 创新转化 设计共生 

学科分类:0601[历史学-历史学类] 06[历史学] 060109[060109] 

D O I:10.3969/j.issn.1673-8233.2023.01.002

馆 藏 号:203121075...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