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动态可持续聚酰亚胺电介质材料应用与进展 收藏
动态可持续聚酰亚胺电介质材料应用与进展

动态可持续聚酰亚胺电介质材料应用与进展

作     者:万宝全 查俊伟 WAN Baoquan;ZHA Junwei

作者机构: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100083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977114 52277022) 

出 版 物:《工程科学与技术》 (Advanced Engineering Sciences)

年 卷 期:2023年第55卷第3期

页      码:30-39页

摘      要:聚酰亚胺(PI)电介质兼具优异的电气和机械性能以及高热、化学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设备的生产制造,是绝缘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绿色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社会发展更加需要材料在损伤后能够修复、回收等,以实现再利用。然而,由于PI自身分子结构具有超强的稳定性,分子链在低温条件下难运动,难以实现损伤后的主动修复、回收。因此,必须从本征分子结构角度出发,设计开发适用于PI的新型可逆分子结构来实现材料的动态特性。基于此,本文综述了以PI为基体的回收、修复等动态问题的研究,重点介绍目前动态PI的制备方法、发生动态反应的条件及评估多种损伤形式之间的关系;总结了自修复PI电介质材料,包括共混、共聚及设计制备新型结构单体等工艺手段实现材料的修复特性,以及自修复PI当前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概述了可降解、可回收PI材料的设计制备,通过动态共价键和动态交联网络择优实现PI电介质的回收,对于目前动态PI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可以使用新型动态交联剂结合微量有机或无机物料的复合实现PI材料的动态特性和综合性能的协同提升;通过改善工艺或选择动态交联剂实现PI单体和交联剂粉末级别回收,有效避免降解催化剂的影响;需要进一步设计新型功能性单体,从分子结构水平实现可逆以解决PI修复、降解、回收难的问题。

主 题 词:聚酰亚胺 电/机械损伤 动态反应 可持续发展 

学科分类:080801[080801] 0808[工学-自动化类] 08[工学] 0805[工学-能源动力学] 080502[080502] 

核心收录:

D O I:10.15961/j.jsuese.202200905

馆 藏 号:203121893...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