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喀斯特多山城市生境质量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响应——以贵阳市为例 收藏
喀斯特多山城市生境质量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响应——以贵阳市为例

喀斯特多山城市生境质量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响应——以贵阳市为例

作     者:魏文飞 包玉 王志泰 陈信同 孙玉真 曾慕琳 莫亚国 WEI Wenfei;BAO Yu;WANG Zhitai;CHEN Xintong;SUN Yuzhen;ZENG Mulin;MO Yaguo

作者机构:贵州大学林学院贵阳550025 贵州大学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贵阳550025 

基  金:贵州省科技支撑项目(黔科合支撑一般458)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重点项目(黔科合基础1Z0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060367) 

出 版 物:《生态学报》 (Acta Ec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23年第43卷第10期

页      码:3920-3935页

摘      要:在喀斯特地区,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展,城市建设用地在山间平缓地带延展,大量的自然山体被包围,最终被镶嵌于城市建成区内,形成了城市遗存山体。喀斯特多山城市内部的城市遗存山体是城市生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不可替代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典型喀斯特多山城市贵阳市建成区为例,基于2008—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和InVEST模型定量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和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最后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揭示生境质量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2008—2018年耕地、城市遗存山体、林地在研究期间分别减少94.56 km^(2)、8.74 km^(2)、6.8 km^(2),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以耕地、城市遗存山体和林地转化为建设用地为主,景观斑块破碎化和空间异质性逐渐加强。(2)2008—2018年生境质量空间聚集效应明显,平均水平较低且呈现下降的趋势,低水平生境质量面积占比从2008的38.29%增加到2018年的60.32%。适中和高水平生境质量面积占比分别下降1.95%和4.15%,生境质量退化面积达82.78 km^(2);较高水平生境质量面积占比增加3.98%。生境质量斑块表现出趋于破碎化、多样化和均匀化的特征,高水平区主要分布在城市公园和城市遗存山体所在区。(3)城镇绿地、城市遗存山体、林地和水体土地利用变化与生境质量总体呈正相关,建筑用地、交通用地、耕地和未利用地土地利用变化与生境质量总体呈负相关;人类活动对生境质量变化起主导作用。(4)城市遗存山体是多山城市高水平生境质量的主要贡献源,但在2008—2018年随着城市土地利用的复杂化程度增加,城市遗存山体生境质量退化明显。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喀斯特多山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生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为我国乃至世界其他类似地区生态保护与景观规划提供科学支持。

主 题 词:多山城市 土地利用 InVEST模型 生境质量 时空响应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类] 083305[083305] 08[工学] 09[农学] 0903[农学-动物生产类] 083306[083306] 0833[0833] 

核心收录:

D O I:10.5846/stxb202207242116

馆 藏 号:203122241...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