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新型冠状病毒受体结合结构域分子探针的构建及在中和抗体分离中的应用 收藏
新型冠状病毒受体结合结构域分子探针的构建及在中和抗体分离中的应用

新型冠状病毒受体结合结构域分子探针的构建及在中和抗体分离中的应用

作     者:王铮 任莉 杨馥榕 申玉敏 胡彩琴 郝彦玲 朱彪 李丹 邵一鸣 WANG Zheng;REN Li;YANG Fu-rong;SHEN Yu-min;HU Cai-qin;HAO Yan-ling;ZHU Biao;LI Dan;SHAO Yi-ming

作者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免疫室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06 南开大学药学院天津300071 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天津300457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03 

基  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M21015)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年科研基金(No.2022A105) 

出 版 物:《中国热带医学》 (China Tropical Medicine)

年 卷 期:2023年第23卷第6期

页      码:590-595页

摘      要:目的构建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受体结合结构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RBD)分子探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康复者(简称“新冠康复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进行单克隆记忆B细胞分选,获得RBD特异性中和抗体。方法从GenBank中下载SARS-CoV-2 RBD序列,在C末端加入Avi标签和6组氨酸标签后进行密码子优化设计、合成基因后克隆入表达载体pDRVI1.0,转染293F表达出蛋白进行生物素化后,利用该探针从2名新冠康复者的PBMCs中分选出单克隆RBD特异性B细胞。对B细胞裂解后,进行抗体轻重链可变区扩增,将获得的抗体轻重链基因分别克隆入表达载体,转染293F细胞后采用Protein A对抗体进行纯化,并利用SARS-CoV-2假病毒对其中和能力进行测试。结果成功获得了RBD-Avi蛋白,RBD-Avi探针生物素化效率达到30%~50%,Western Blot实验证实生物素化探针可以被来自于新冠康复者血浆中的抗体所识别,利用该探针可从2名新冠康复者体内成功分别分离出7个、16个RBD特异性记忆B细胞,分别占总细胞群的0.24%和0.17%;对获得的B细胞进行裂解后扩增出抗体的轻重链可变区,分别获得了7对、12对抗体轻重链。2名新冠康复者体内共表达出16个抗体,纯化抗体后利用SARS-CoV-2假病毒进行测试,大部分抗体对假病毒都展示出了中和活性,其中6个抗体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低于1μg/mL;XJ-A9和SCF-F1针对野生型假病毒的IC50值分别达到0.07μg/mL和0.35μg/mL。结论本研究构建的SARS-CoV-2 RBD分子探针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分离的抗体具有针对SARS-CoV-2野生型假病毒的中和活性,具备深入研究的价值。

主 题 词:新型冠状病毒 受体结合区域 中和抗体 记忆B细胞 

学科分类:1001[医学-基础医学] 100102[100102] 10[医学] 

D O I:10.13604/j.cnki.46-1064/r.2023.06.06

馆 藏 号:203122596...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