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融合时序InSAR和LiDAR技术的海岛地铁沿线地面形变分析 收藏
融合时序InSAR和LiDAR技术的海岛地铁沿线地面形变分析

融合时序InSAR和LiDAR技术的海岛地铁沿线地面形变分析

作     者:郭明 唐星雨 刘运明 王长委 韦宇劲 GUO Ming;TANG Xingyu;LIU Yunming;WANG Changwei;WEI Yujin

作者机构:北京建筑大学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北京102616 代表性建筑与古建筑数据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044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101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41971350,No.42171416,No.52130809) 北京建筑大学金字塔人才培养工程建大杰青培养计划资助项目(No.JDJQ20200307) 北京市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资助项目(No.UDC2019031724) 

出 版 物:《光学精密工程》 (Optics and Precision Engineering)

年 卷 期:2023年第31卷第13期

页      码:1988-1999页

摘      要:为了解决地铁建设和运营阶段会对地面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海岛建设地铁,其地形地貌环境复杂,土层不稳定,地面形变研究困难等问题。基于哨兵-1的38景影像数据和自主采集的隧道点云数据,采用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测量技术、差分干涉测量短基线集时序分析技术和激光雷达技术对厦门岛范围内的地铁2号线沿线区域进行研究。将合成孔径雷达的两种技术结果进行精度对比,并与水准数据进行比较,验证其准确性,最后结合激光雷达技术对该地铁内部隧道扫描获取点云数据进行形变结果对比。实验表明,PS-InSAR技术形变速率在-24.21~24.19 mm/y之间,而基于SBAS-InSAR技术的形变速率则在-22.86~33.79 mm/y,两种方法在形变监测过程中表现基本一致;与水准测量结果对比得到二者之间存在一定误差,误差集中在±7 mm以内,部分与水准点距离较远的误差在13 mm左右;而地下隧道沉降在-43.4~104.1 mm之间,中误差为28.44 mm,其结果与地面形变差异巨大。经过多次验证得知地下轨道交通隧道受到地面形变的影响较小。

主 题 词:激光雷达 合成孔径雷达 地表形变 隧道形变 

学科分类:0810[工学-土木类] 081401[081401] 08[工学] 0818[工学-交通运输类] 0903[农学-动物生产类] 0804[工学-材料学] 0714[0714] 0814[工学-地质类] 0701[理学-数学类] 0823[工学-农业工程类] 

核心收录:

D O I:10.37188/OPE.20233113.1988

馆 藏 号:203122606...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