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感性学的历史、危机与新生——当代德国美学的重构路径 收藏
感性学的历史、危机与新生——当代德国美学的重构路径

感性学的历史、危机与新生——当代德国美学的重构路径

作     者:杨震 Yang Zhen

作者机构: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德国美学前沿理论研究”(编号18BZX140)的阶段性成果 

出 版 物:《哲学研究》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年 卷 期:2023年第7期

页      码:118-127,F0003页

摘      要:从亚里士多德的三分法,到休谟时代的鉴赏论和鲍姆嘉通的低级认识论,再到康德对反思判断力的先验阐明,感性学赢得了其否定和肯定的定义:作为基于“感性认识”与“认识诸能力间游戏”的活动,感性学区别于理论认识与道德实践。但因其未超出认识论,所以此类定义没能给“感性”提供充足的自律空间,导致它在黑格尔、谢林之后陷入智性主义的艺术哲学,并受到当代观念艺术的严重挑战。为了重构“感性学”,泽尔、伯梅、门克等当代德国美学家聚焦于经验过程本身,提出了“显现”“气氛”“力”等理论,将“感性”澄清为时间性、空间性、身体性与模糊性,不仅使感性学区别于理论与道德的超时空性、非身体性与确定性,还使它获得了更为独立且更具兼容性的当代视野。

主 题 词:感性学 时间性 空间性 身体性 模糊性 

学科分类:01[哲学] 0101[哲学-哲学类] 010106[010106] 

核心收录:

馆 藏 号:203122858...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