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垄断行为刑事化的基础及其构造 收藏
垄断行为刑事化的基础及其构造

垄断行为刑事化的基础及其构造

作     者:张晨颖 ZHANG Chenying

作者机构:清华大学法学院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互联网经济的法治保障研究》(项目编号:18ZDA149) 《互联网平台的社会影响与治理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1&ZD196) 《互联网交易制度与民事权利保护研究》(项目编号:20&ZD192)的阶段性成果 

出 版 物:《法学评论》 (Law Review)

年 卷 期:2023年第41卷第5期

页      码:103-113页

摘      要:垄断行为刑事化的争议直接关乎反垄断法的实践效果,同时也颇具理论挑战。惟有回归《反垄断法》的立法目的与《刑法》的基础法理才能辨明底层逻辑,实现法秩序的有机统一和体系化。反垄断法是社会本位法,保护竞争法益是增设垄断之类新罪的最核心理由。界定法益需要遵守与利益、与法、与人、与宪法相关联以及可被侵害性的五项原则,且应当符合刑法法益保护“不完整性”和“补充性”两项标准。在进一步区分行政违法和犯罪时,经过带有自然犯特征、行为的可复制性及危害程度两项测试可以证成,实施“横向垄断协议”行为构成行政犯罪,其他垄断行为构成行政违法。继而本文针对横向垄断协议罪进行了详细的制度设计。

主 题 词:反垄断 横向垄断协议 竞争法益 超个人法益 垄断犯罪 

学科分类:0301[法学-法学类] 03[法学] 030104[030104] 030107[030107] 

核心收录:

D O I:10.13415/j.cnki.fxpl.2023.05.009

馆 藏 号:203123323...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