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电影文本生产中“游牧式的主体性”观念解析 收藏
电影文本生产中“游牧式的主体性”观念解析

电影文本生产中“游牧式的主体性”观念解析

作     者:孙强 

作者机构:南昌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99 

出 版 物:《东南传播》 (Southeast Communication)

年 卷 期:2023年第8期

页      码:67-71页

摘      要:约翰·费斯克关于游牧式的主体性观点,主要源于德赛都的文本游牧理论。对于约翰·费斯克游牧式的主体性思想解读,可以从思想溯源、理论的内涵、生产实践、理论指涉四个层面予以解读。在电影文本领域当中,电影受众会不断地去调整自身的社会从属关系,来构筑其日常生活实践的空间,并参与电影话语叙事的体系中来,以此来寻求生产文本意义的快感愉悦。电影受众的主体性策略行为主要表现为:掌握现有资源、善于应用规则、改变话语叙事方式、视觉形象消费。电影受众的主体性策略,最终指向的是约翰·费斯克所看到的日常生活实践的潜在进步性。游牧式的主体性思想价值性在于,肯定了电影受众在主导观念面前的不妥协性、创造性、积极性。但是,这种乐观主义倾向低估了收编策略对潜在进步效力的削弱。

主 题 词:游牧者 游牧主体性策略 收编 日常生活实践 文化主体性 

学科分类:1303[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类] 13[艺术学] 

D O I:10.13556/j.cnki.dncb.cn35-1274/j.2023.08.016

馆 藏 号:203123963...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