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不同生态修复模式对矿业废弃地重金属-微生物影响分析 收藏
不同生态修复模式对矿业废弃地重金属-微生物影响分析

不同生态修复模式对矿业废弃地重金属-微生物影响分析

作     者:魏洪斌 罗明 张世文 周鹏飞 WEI Hongbin;LUO Ming;ZHANG Shiwen;ZHOU Pengfei

作者机构: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自然资源部土地科技创新中心)/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5 安徽省高潜水位矿区水土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保护工程实验室安徽淮南232001 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安徽淮南232001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0800701) 安徽省高潜水位矿区水土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保护工程实验室开发课题(2022-WSREPMA-02) 自然资源部部门预算项目(121108000000200001) 

出 版 物:《地学前缘》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年 卷 期:2023年第30卷第5期

页      码:541-552页

摘      要:为筛选矿业废弃地最优生态修复技术模式,以广东韶关大宝山矿业废弃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在矿业废弃地布设生态修复小区试验,应用重金属污染治理和土壤基质改良材料与乔灌草配置相结合,研究不同生态修复模式对矿业废弃地重金属和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矿业废弃地在乔灌草不同生态修复模式下,试验小区5种优势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和转运能力不同,富集和转移系数总体表现为Cd>Cu>Zn>Pb,不同修复模式下植物对4种重金属的滞留效应总体表现为Pb>Zn>Cu>Cd;不同植物根茎叶重金属含量具有较大的差异,5种优势植物中湿地松和紫薇属于茎叶部的Cd富集型植物,车前草和大叶女贞属于根部囤积型植物,苎麻属于重金属规避型植物;不同处理均能显著降低重金属有效态Cd、Pb的含量,降低程度均超过了50%,修复材料的添加以及立体生态修复模式的构建显著增加了土壤不同细菌种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不同植被组合中高耐性乔灌草立体生态修复设计为最佳修复模式,可以作为矿业废弃地生态修复的优选目标模式。

主 题 词:生态修复 矿业废弃地 重金属污染 土壤微生物 群落结构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类] 082803[082803] 07[理学] 08[工学] 0828[工学-建筑类] 09[农学] 0903[农学-动物生产类] 120405[120405] 0713[0713] 

核心收录:

D O I:10.13745/j.esf.sf.2023.6.3

馆 藏 号:203124137...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