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自然和人为因素对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的研究 收藏
自然和人为因素对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的研究

自然和人为因素对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的研究

作     者:李洪义 贺任彬 谢模典 习梦琴 刘玉婷 邓婉茗 王俊婕 胡碧峰 陈颂超 史舟 LI Hong-yi;HE Ren-bin;XIE Mo-dian;XI Meng-qin;LIU Yu-ting;DENG Wan-ming;WANG Jun-jie;HU Bi-feng;CHEN Song-chao;SHI Zhou

作者机构: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浙江杭州310058 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浙江杭州311200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01073、42071068) 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YJ43D)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GJJ210541) 江西省“双千计划”创新领军人才长期(青年)项目(jxsq202301091)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232BAB213058)资助 

出 版 物:《土壤通报》 (Chinese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年 卷 期:2023年第54卷第5期

页      码:1050-1059页

摘      要:【目的】以江西省泰和县为研究区域,揭示县域尺度耕地土壤有机质(SOM)的空间分布规律。【方法】设计覆盖整个泰和县耕地的采样网络,采集361个表层(0~20 cm)土壤样品。使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法探究研究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随机森林模型结合经典统计方法探究泰和县耕地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值为31.05 g kg^(-1),处于较丰富水平,表明泰和县耕地土壤肥力水平较好。泰和县耕地土壤有机质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具有中部低、东西高的空间分布特征。秸秆还田和海拔是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解释率为56.37%和18.73%。土壤pH、成土母质、施肥量和灌溉能力对土壤有机质含量也具有显著影响,解释率分别为9.66%、9.47%、6.76%和5.45%。【结论】采取秸秆还田、合理施用石灰和完善排水设施等田间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保肥固碳能力,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助力实施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主 题 词:土壤有机质 人为及自然因素 普通克里格 随机森林 土壤管理措施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3[农学-动物生产类] 090301[090301] 

核心收录:

D O I:10.19336/j.cnki.trtb.2022070101

馆 藏 号:203124162...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