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集群分离分析法在大豆性状遗传定位中的研究进展 收藏
集群分离分析法在大豆性状遗传定位中的研究进展

集群分离分析法在大豆性状遗传定位中的研究进展

作     者:师立松 张艺龄 刘方 颜硕 张孟茜 赵璇 李红雨 牛宁 李占军 SHI Lisong;ZHANG Yiing;LIU Fang;YAN Shuo;ZHANG Mengxi;ZHAO Xuan;LI Hongyu;NIU Ning;LI Zhanjun

作者机构: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河北省大豆产业技术研究院石家庄050041 

基  金: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221490112A) 河北省大豆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补助经费项目(225790287H) 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专项(21326333D) 

出 版 物:《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Journal of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年 卷 期:2024年第25卷第1期

页      码:1-12页

摘      要: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同时也是人类食用植物蛋白及畜牧业饲料蛋白的主要来源,在国家粮食结构和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利用简单高效的遗传定位方法,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基因挖掘,开发紧密连锁分子标记,有利于加快大豆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分子设计育种进程。集群分离分析法(BSA,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是一种利用样本混池的建库方式对极端性状进行QTL定位的方法,因其具有“快速、准确、经济、实用”的特点,已成为当下应用较为广泛的基因定位方法。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兴起,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的BSA方法更为广泛地应用在粮油作物、蔬菜花卉等物种中,并且成功定位出许多农艺性状相关的基因。本文简要介绍了BSA方法及流程步骤,总结了BSA在大豆农艺性状、抗逆性状以及雄性不育性状遗传定位中研究进展,并讨论了下一代测序(NGS,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背景下BSA的机遇与挑战,以及BSA在大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育种中发展趋势,以期为高产优质大豆品种的选育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主 题 词:大豆 BSA 遗传定位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1[农学-植物生产类] 

核心收录:

D O I:10.13430/j.cnki.jpgr.20230510001

馆 藏 号:203125325...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