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物、形式、在场性:论极少主义语境实践下的艺术物性批评 收藏
物、形式、在场性:论极少主义语境实践下的艺术物性批评

物、形式、在场性:论极少主义语境实践下的艺术物性批评

作     者:刘一娴 LIU Yixian

作者机构:中国美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09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美术史学的自主体系研究”(23ZD11)子课题“中国与世界:全球美术视野下中国美术史学的自主之路”的研究成果 

出 版 物:《美育学刊》 (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

年 卷 期:2024年第15卷第1期

页      码:57-64页

摘      要:1967年,艺术批评家迈克尔·弗雷德发表其对极少主义的“物性”批判,重构了后现代雕塑艺术与观者的关系,认为特定艺术场域的生成是决定一件艺术作品是否为物的先决条件。在维也纳美术史学派艺术史家阿洛伊斯·李格尔对19世纪末现代文化的批判中,他亦从艺术媒介的质料特征出发,批评了将风格史等同于技艺进步论的理论模式。弗雷德与李格尔的物性批评着眼于艺术作品膜拜价值的消逝,将一件图像的制作视为可触、可感之物的生成过程。回到李格尔的文本,可以考察现代具身理论的源头,而弗雷德对极少主义的批评,则代表了具身性概念在当代艺术批判中的一种辩证法式演绎。

主 题 词:审美距离 观者 具身 在场 物性 

学科分类:13[艺术学] 1301[艺术学-艺术学理论类] 

D O I:10.20073/j.cnki.2095-0012.2024.01.008

馆 藏 号:203125853...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