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巩膜扣带术后持续性黄斑下液的类型及其与视力预后的关系 收藏
巩膜扣带术后持续性黄斑下液的类型及其与视力预后的关系

巩膜扣带术后持续性黄斑下液的类型及其与视力预后的关系

作     者:陈燕云 周丹 李蕾 何雷 于洁 史翔宇 Chen Yanyun;Zhou Dan;Li Lei;He Lei;Yu Jie;Shi Xiangyu

作者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730 

出 版 物:《眼科》 (Ophthalmology in China)

年 卷 期:2024年第33卷第1期

页      码:29-34页

摘      要: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行巩膜扣带术后存在持续性黄斑下液(PSF)的不同类型及其与视力预后的关系。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20年6月至2023年2月行巩膜扣带术并一次获得视网膜成功复位后存在PSF的RRD患者50例(50眼)。方法本研究的手术方式遵循最小量巩膜扣带术设计。术后黄斑区视网膜下液超过1个月,即定义为PSF。术后1、3、7天,1个月及之后每个月复查,直到PSF吸收为止,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眼压、OCT。基于术后1个月时PSF的OCT图像特征,将患眼分为单泡型组、多泡型组和弥漫型组,观察三组患者术前BCVA≥0.05者比例、术前病程1个月以内比例、高度近视情况、术中是否联合环扎、术中是否放液、末次随访BCVA≥0.5者比例、末次随访视网膜外层椭圆体带连续性等情况并进行比较。主要指标PSF类型、PSF吸收时间、视力。结果50例(50眼)中,单泡型组6眼(12%),多泡型组12眼(24%),弥漫型组32眼(64%)。术后PSF在随访中由多泡型变成单泡型者9眼,由弥漫型变成多泡型和单泡型至吸收者25眼。三组间术前BCVA≥0.05(χ^(2)=2.13,P=0.345)、高度近视(χ^(2)=1.64,P=0.441)、病程1个月以内(χ^(2)=2.10,P=0.350)、术中放液(χ^(2)=0.44,P=0.803)、手术方式联合环扎(χ^(2)=2.47,P=0.291)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PSF吸收时间在单泡型组、多泡型组和弥漫型组中分别为4.50(2.75,5.25)个月、6.00(3.00,8.75)个月、7.50(4.25,9.75)个月(H=5.26,P=0.072)。末次随访BCVA在单泡型组、多泡型组和弥漫型组中分别为0.20(0.10,0.33),0.10(0.00,0.45),0.15(0.10,0.50)(H=1.16,P=0.560)。三组间末次随访时OCT视网膜外层椭圆体带连续性无统计学差异(χ^(2)=0.87,P=0.648)。结论巩膜扣带术后PSF的不同类型可在随访中发生转变,多泡型PSF是介于弥漫型和单泡型的中间过程。不同类型PSF在吸收时间、视力预后、黄斑区视网膜外层椭圆体带连续性上无差异。

主 题 词:视网膜脱离 巩膜扣带术 持续性黄斑下液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类] 100214[100214] 10[医学] 

D O 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4.01.005

馆 藏 号:203126654...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